五行的基本含義就是指無論是事物內部或者不同的事物之間,都可以歸納成一種“對我有害、對我有利及我對其有利、我對其有害”的矛盾利害關係的基本模式。
當然是要把這個模式中的我抽取出來,並用土的物象來表達,那麼對土有害的物象就是木,對土有利的物象就是火,土對其有利的物象就是金,土對其有害的物象就是水,不難知道,有利或者有害其實就是相生相克的同義語。
反映在現實當中,與這種矛盾利害關係模式無關的利益關係都是存在的,所以五行所表達的生克製化模式就是屬於萬事萬物內部及其不同帶我之間矛盾利害關係的基本模式。
如此一來,我們就不難理解傳統意義上所謂的五行是一種分類方法,或者是五行就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的運動一類的解讀了,為什麼說五行是一種樸素的認識方法也就釋然了。
所謂的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這就是研究它第一個要注意的方麵,比方說,大街小巷裏的那些算命先生,他們把行認為是走路,那絕對錯了。
隻要看看《易經》,乾卦當中的“天行健”這話當的“行”是代表運動的意思,就是“動能”,宇宙之間萬物最大的互相關係,就在這個動能,而這個“動能”有五屬性,就是以金、木、水、火、土作為代表,也和卦象一樣,是一種傳統符號,不要看得太嚴重了。
五行當中的“金”不是指黃金,“水”並不是與咱們生活當中所飲用的水那樣,千萬不要把五行看成是五種物質,中國上古文化當中的五行當中的金、木、水、火、土,其實就是指現代地球的文化,地球之外的五行,對於我們的關係也是很大的。
金、木、水、火、土是自然界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質,由此引申為世間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這五種基本物質之間的運動變化而生成的,而這五種物質之間,存在著既相互次生,又相互製約的關係,在不斷的相生相克的運動當中,維持著動態的平衡,這也就是五行學說的基本涵義。
據五行學說,“木曰曲直”;凡是具有生長、升發、條達舒暢等作用或者性質的事物,均歸屬於木;“火曰炎上”,凡具有溫熱、升騰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火;“土爰稼穡”,凡是具有生化、承載、受納作用的事物,均歸屬於土;“金曰從革”,凡是具有清潔、肅降、收斂等作用的事物則歸屬於金;“水曰潤下”,凡是具有寒涼、滋潤、向下運動的事物則歸屬於水。
陰陽與五行屬於形式與內容的關係,這就是說,指無論陰的內部或者陽的內部都抱括陰陽之間都具備著金木水火土這五種物象所表達的那種生克利害的基本關係。
簡單點來說吧,即是說陰陽的內容是通過金木水火土物象反映出來的,而五行屬於陰陽內容的存在形式,就如同宇宙雖說無邊無際,但在地球這個視角來說,其相互對立的兩個方麵就是天地,而天地的空間就是通過東西南北中五大方位所顯示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