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雕刻藝術⑴(2 / 2)

張玲說完,一臉溫情地看著吳用,而現在當吳用提起這事,便想起了這事。

“說真的,我隻知道二叔會雕刻,但是用什麼樣的辦法讓米雕能保存如此長的時間,我還真的不知道。”吳用也是一臉深情地看著張玲。

“真是太神奇了,真沒想到米粒上還有雕刻的技術,簡直太不可思議了。”多拉更是感歎著,知道什麼是米雕,也覺得自己對古老的中國民間絕技太神奇了,更是大開眼界了,單單就是一粒米粒就可以雕刻上字,而且還可以在上麵繪畫,更沒想到居然還是憨厚、樸實的二叔。

“多拉,人的潛力是無限的,隻要你深入地去了解,就會發現,在這個世上有著太多的根本想象不到的事情,在你看來米雕是一件非常神奇的技能,但是,在雕刻這個行業當中,米雕根本就算不上什麼神奇的東西,還有更加神奇的東西非常的多。多拉,那次我們看到的那種桃核雕刻,與米雕相比,更加的神奇,也更加受人歡迎。”吳用對於二叔會雕刻也沒有覺得了不起,不過他總覺得二叔比自己都還要神奇,好像也有著很多的秘密,雖說說不上來哪裏的神奇,但直覺告訴他,爺爺肯定教給二叔很多的連自己都不知道的技術。

“桃核雕刻,難道是在桃核上麵雕刻嗎?桃核大,比起米雕應該是很容易的吧。安迪,這給我們說說到底是怎麼回事呀。”多拉對於中國的所有事物都覺得新奇,在她想來,越小的東西上麵雕刻,比起在大的地方雕刻肯定會更好,這也讓她對於中國更加感興趣了,拉著吳用的胳膊要求他說一下。

像多拉這樣的想法,不光是她才有,很多的不了解雕刻藝術的人,第一次看到米雕與其他的雕刻技術之時,也會把米雕技術當成是雕刻藝術當中最好的技術,有這樣的想法,也是在所難免的,不過,雕刻這方麵來說,米雕還真是比較簡單的雕刻技術,但要想達到精髓,那就很難了。

真正的雕刻技術,所講究的不是最小的東西上麵雕刻字畫,最為好的雕刻,其中蘊含的是雕刻者的心血,也就是說藝術價值最高,也隻有這樣的雕刻,才是真正的雕刻。

米雕所用的載體是大米,古往今來來,比起其他的雕刻載體要求低了很多,因為大米這樣的東西,太普通了,且保存起來不容易,如果沒有獨特的秘製方法進行保存,根本就沒有任何的價值了。

這也是為什麼米雕隻能在某些特定的環境之下所流行,是無法在雕刻界流行的主要原因,更不能在收藏界有很深的地位,其價值就打了折扣。

吳用見多拉一臉的求知望,又看了看馮芸芸、張玲,也是同樣的表情,也沒有推辭,便給她們講解起來——

清代中晚期至民國年間,各種核雕藝術品也越來越豐富,不過,精湛細膩程度、文化內涵等這些方麵,已經不及明末清初了;而直到現在為止,江浙一帶的民間仍有很多擅雕能刻的核雕高人,據可考的史料來看,有吳地的金老、民國初年殷根福及子女殷雪芸、鍾年福等核雕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