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視頻材料為中心的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模式研究(1 / 2)

以視頻材料為中心的大學英語視聽說教學模式研究

外語教學與研究

作者:彭敏

摘 要: 以單純的音頻材料為主的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很容易使學生上課疲憊,而視頻材料則是視頻和音頻的結合,可以達到最好的記憶效果,所以大學英語視聽說課可以從視頻材料入手,教師圍繞視頻材料來設計聽力、口語和作業的內容,並通過上課討論的方式,加強對口語作業的檢查和監控。

關鍵詞: 大學英語視聽說 視頻 檢查監控

1.引言

很多剛進大學的大一學生都把聽力差作為他們大學英語學習中的首要問題,表現為完全聽不懂聽力材料,隻能聽到材料裏的幾個單詞,抓不住聽力材料裏的關鍵詞。這一方麵是由於部分省份高考裏沒有聽力部分,教師就忽略了對學生的聽力訓練,另一方麵是由於學生的英語基礎差,詞彙掌握的少。如何在大學英語的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並在視聽說課上給學生創造更多說的機會,是值得大學英語教師研究的一個問題。

2.大學英語視聽說課中存在的問題

(1)課時少

大學英語視聽說課一般一周一次,課堂上單純地放聽力材料然後做練習,學生很容易疲憊;而把聽力和口語教學結合起來,上課要保證每個同學都能參與到口語練習中,又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英語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熟能生巧的過程,如果沒有每天的操練,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隻是空談。

(2)硬件設備差

大部分高校的英語係都有自己獨立的語音室,上聽說課可以在語音室裏進行,學生一般可以一人一台電腦。這樣既便於教師上課時對學生的指導,又便於學生課後的自主學習。大學英語課程針對全校非英語專業的學生,存在人數多的特點,一般的學校都沒有足夠的資金建立起硬件設備完善的語音室,供眾多大學英語課的學生使用,更沒有足夠的裝有學習資源的電腦供學生課外自主學習。

(3)課後監控難

學生聽力和口語能力的提高,主要看平時的日積月累,但課後聽力和口語作業的檢查存在一定難度,教師無法知道學生課後是否認真聽了材料;而口語作業存在即時性,除非教師把每組同學的口語練習的音頻收上來檢查,否則就更難知道學生課下的完成情況。

3.以視頻材料為中心

心理學家的實驗證實,“在獲得知識、引起注意、保持記憶的過程中,人的感知絕大部分(94%)是由視覺和聽覺兩個渠道獲得的。視覺最能使人集中注意力,而視覺和聽覺結合並用能達到最好的記憶效果”[1]。視頻材料由視頻和音頻兩部分組成,視頻的內容能幫助我們理解聽到的內容,視頻材料比純音頻材料有著輔助理解的優勢。正如著名語言學家Stempleski和Tomalin認為,“視聽結合的教學手段比任何一種教學媒體都能更全麵而真實地展現語言信息”[2]。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以視頻材料為中心,充分整合課本中已有的材料,並適當加入與之相關的視頻資料。

(1)利用視頻進行聽力教學

現在大多數的視聽說教材每一單元都是圍繞一個主題,這樣可以方便學生積累這一主題的相關詞彙和表達方式。教材一般都設有詞彙部分、聽力部分、口語部分和視頻部分,教師可以以現有教材為基礎,重新整合書中的材料。在學生熟悉基本的詞彙和表達方式以後,就可以以視頻為先開始聽力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