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國際化對我國外語教育的啟示(2 / 2)

1.課程設計的創新

隨著越來越多的原版圖書引入中國,學生通過網絡所能獲得的圖書信息越來越多,我國外語教育設計的創新已經越來越迫切。語言是人類思維的產物,在對語言的學習過程中,對句型、詞彙、語法的使用,無不蘊涵著可以創新的元素。外語教學設計中應該根據外語學習中聽、說、讀、寫四個主要要素,創新教學方式著重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動機,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同時,課程設計應該符合不同地區學生的具體需求,以適應普通學校和特色學校的需要。

2.外語教學方法的創新

我國的外語教學模式一直是以教師為中心進行教授的方式,要改革這種授課體係,就要把學習的主要任務交給學生。要創新教學方法,就要減少對教學方法的強製性要求,並且消除教學方法一致性的規定,以增強教學的自由度和開放性。要真正把教學由以教師為中心變為以學習者為中心,培養學生自主活動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西方教育中經常使用的小組討論、小組作業、課堂隨時發言和提問,以及及時在課堂上補充與時事相關的教學資料等教學方法,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3.教材編寫的創新

隨著教育的國際化,教材的發展也趨於多元化和多樣化。隨著學生接觸的信息增多,學生對教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外語教材必須與時俱進,與時代接軌。教材的創新有許多方麵,包括教材設計結構的創新,教材內容的創新,更新教材插圖和封麵設計,教材對學生的訓練側重點的轉變等各個方麵。教材的內容應該符合時代發展,教材的設計要符合國際化的發展趨勢,插圖和封麵的設計要更吸引人,更符合現代學生的審美,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教材對學生學習能力側重點的培養,也應該由之前的偏重閱讀和寫作,轉為並重聽力和口語練習。新的教材應該更加具有啟發性,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創造和創新能力,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語言實際應用能力。

4.評價和測評方式的創新

傳統教育中,對學生的評價是基於期中期末考試成績的單一評價,屬於終結性評價。在國際化趨勢的影響下,應當樹立以學生的發展為考核重點的評價手段,即過程性評價,學生學習能力和自身語言素質的變化和提高更應該成為考核的重點。因此,在新的考核體製下,我們應該對學生采取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並重,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就注意對學生各方麵聽、說、讀、寫的能力進行評價。通過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程度和熱情,以及學生各方麵的表現,和期中期末閉卷考試的成績相結合,判定學生的最終成績。同時,要積極大膽地實踐學生的自評和學生間的互評,讓學生成為評價主體,參與評價和成績考核的過程,避免老師的一言堂。

三、結語

全球化和國際化對中國的外語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一方麵,我們應該學習西方一些合理科學的教學理論,努力修正自己教學中不足的地方,另一方麵,我們應該積極創新,在原有的教學理論基礎上,創新課程設計、教材編寫、教學方法和評價手段,在不斷創新中全麵推進素質教育,使得中國的外語教育能夠符合教育國際化的挑戰。

參考文獻:

[1]麵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光明日報,1999-2-25.

[2]九年義務教育全日製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

[3]王磊.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創新人才——訪中央教科所所長閻立欽教授.教育研究,1999(7).

[4]張正東.對外語教改的五點看法.中小學外語教學,2000(2).

[5]劉道義.試論我國基礎外語教學現代化.課程·教材·教法,19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