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1 / 2)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語文教學與研究

作者:康廷琳

摘 要: 隨著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普及與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師選擇在課堂中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教學。文章就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展開論述。

關鍵詞: 計算機多媒體技術 學習主體 學習興趣 教學手段

隨著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普及與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師選擇在課堂中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教學。傳統課堂教學在價值選擇上,體現了社會本位和個體本位的左搖右擺;在學習標上,體現了實質教育和形式教育的你進我退;在師生關係上,體現了教師中心和兒童中心的此消彼長;在教學策略上,體現了強迫灌輸和自由學習的冷熱參半。與傳統教育方式相比,多媒體教學具有明顯優勢,以學習理論為理論基礎的多媒體教學能使教學方式形象生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發揮學生學習主體的積極性。並且多媒體教學信息量大,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亦能彌補傳統語文課堂中情境狹窄等缺點。

一、巧設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欲望

對學生而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媒體教學,聲、像、文結合,讓語言文字描述的內容變成形、聲結合的畫麵圖式,讓靜態的審美對象活躍起來成為動態,並打破教師四十五分鍾的時空限製,縱貫古今,橫跨中外,加快美的信息傳遞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創造一個嶄新的審美時空。學習《讓我們蕩起雙槳》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配歌曲向學生展示一幅幅令人心曠神怡的景色,一下子吸引了學生注意力,促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地把興趣、注意力投入到學習中。

二、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容量大、傳輸速度快、交互性強的特點,幫助學生理解,以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訓練的主線應該貫穿課堂教學始終。但是小學語文學科的特點之一就是訓練題目往往過長,遠遠地超出了黑板的容量和老師安排好的教學時間,因此,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訓練這條主線往往被淡化,出現了大量“滿堂灌”的語文老師,從而剝奪了學生訓練的權利。自從引入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手段之後,這個問題迎刃而解。我們通過多媒體、投影儀等設備,可以毫不費力地將要在課堂上訓練的題目事先準備好,上課的時候清晰地投映在銀幕之上,既省時、省力,又能取得良好效果。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成為學習主體,他們聽著音樂、讀著課文、說著自己的見解,在身臨其境的愉悅中突破了教學難點,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提供豐富的檢測試題,當堂檢測學習效果

語文課要及時鞏固學習效果,拓展思維,形成相關技能。訓練的題型要多樣,應在緊扣教材的同時,針對各層學生的目標要求和具體情況,適當設計一些難易不一、梯度不一的習題,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等。在進行應用訓練時,對在應用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矯正,及時進行變式練習,以便實現呈現的學習目標,並有效地遷移應用。多媒體手段在這中間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能夠以其大容量的特點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