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走得太快,讓靈魂跟上來
最近有“一人一事”獲得了高度關注。那個人叫任建宇,全國人民都在去年知曉了他的遭遇,新近再度成為新聞人物,是因為11月19日重慶勞教委撤銷了勞教決定,任得以重獲自由。另外一件事,是河南周口的“平墳運動”。一邊是政府揮動行政之手,製定嚴苛獎懲措施、開動挖掘機在田間地頭高歌猛進,一邊是學者、網民在媒體、網絡上齊聲討伐。
把這一人一事扯到一起,不止是皆為熱點新聞,更是因為它們具備一些共性:其一,事情都是“急”出來的;其二,都用了“霸王硬上弓”的招數。
任建宇所以被判勞教兩年,是因為轉發“負麵言論和信息”,為了“維穩”計,警方帶走了他,以“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立案,並於當日轉刑拘,隨即提請逮捕。在重慶市人民檢察院審查認定不構成犯罪、不批準逮捕後,重慶市勞教委同日就下達了勞教決定書。從拘捕到判勞教,整個過程僅用了36天。而周口的平墳之“急”,大家都看到了,短短時間裏就平掉了200多萬座墳墓。而催生“周口速度”的動力就是“複耕”、化解土地瓶頸,也即為了發展,為了GDP。
這一人一事,關涉現今中國最重要的兩大任務——發展和穩定。有了這兩把尚方寶劍,地方政府就有了膽氣,於是置公民權利於不顧,視憲法和法律尊嚴為無物,貿然揮舞行政大棒、開動暴力機器,掃除障礙物。是他們不懂法嗎?不!唯一的答案是,他們太心切了!
於是想起了印第安人那句流傳千古的諺語,“別走得太快,讓靈魂跟上來”。把這句話送給當今中國的許多執政者,是恰到好處的當頭棒喝。長期以來,為了求取靚麗的GDP數據,為了實現趕超和跨越,我們過多地追求速度和效率,而丟棄了公平和健康,丟棄了“靈魂”。
這個靈魂,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憲法精神、憲政原則,二是人民的意願。或許,對於一些追求“大幹快上”、習慣於以效率論成敗的官員來說,憲法可能有點跟不上他們的步子,甚至是“絆腳石”。但“慢”有“慢”的好處,它可以保證不會因跑得太快而摔跤甚至落下殘疾。而小百姓更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發展“阻力”,他們總是為了自己的那點“蠅頭小利”而阻礙發展“大局”。但是,一個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政黨和國家,即便犧牲一點發展速度,去贏得人民的理解和信任,又有什麼不可以、不應該、不值得呢?
為了一個科學發展、健康生存的中國,我們應該“等”,也“等”得起!事實上,當我們在“等”中省察自己時,我們總會有幡然覺悟的收獲——任建宇的重獲自由,不就是最好的例子麼?
在82憲法頒布施行30周年之際,我們重讀憲法、重溫憲政精神,顯然有著非常重大的現實性和必要性。但願,這不是一次“為了忘卻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