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炒上一把再說
卷首語
作者:王晨
傳統家電巨頭為什麼要接過互聯網新貴遞過來的新品訂單?
實際上,炒作概念,拉動換機需求,一向是家電廠家的專長,這次卻讓樂視、小米們拔了頭籌。家電廠家一頭紮進“互聯網又要顛覆某某行業”的口水中,直到樂視、小米電視上市了買回家體驗了一把才回過味——原來就這麼個玩意兒啊!
這就是為什麼彩電企業麵對樂視等跨界力量的玩法,已從質疑、否定轉向學習、效仿與合作——因為這種玩法本來是家電企業的專長啊!
想當初高清電視上市,大家都被高清的概念所吸引,賣場裏樣機裏放的風光片、藍光DVD電影,的確給人脫胎換骨一般的視覺震撼,你一激動,就把家裏還沒買幾年的彩電給換了。
結果呢?高清電視搬回家,還不是照樣用來看肥皂劇?那些影視出品方從來就沒想過用高清技術來拍攝,你用高清電視看普清的連續劇,視覺效果還不如傻大粗笨的CRT電視。
有人說,看藍光DVD電影就派上用場了啊!
可是,中國有多少人買藍光DVD電影回家看?
不論怎樣,你已經買了。不是嗎?
不論是樂視、小米,還是海信、TCL,都明白目前的互聯網電視在體驗方麵是非常糟糕的,廠家頂著互聯網智能電視的概念在賣,消費者衝著1999元、6999元的驚爆價去買,買回去以後還是看電視直播,智能部分激活率低得不值一提。不是他們不想上網,實在是上網體驗一塌糊塗,導致整個行業的智能電視日活躍用戶數都不樂觀。
但是,一定要先占住這個位置,決不能被消費者認為你是過時的、跟不上時代的。體驗不好有什麼關係?高清電視你也不照樣看新聞聯播?大尺寸液晶電視看起節目來顯示顆粒粗得驚人,人們還不是照樣因為其纖薄的體態而把它放在新家客廳的正中央?
至於樂視收費電視什麼的,你可以去看看當年天盛公司試圖在中國推出一個月188元後來被迫降價為年費588元的英超收費頻道是如何一敗塗地的。那個項目也是拿到IDG2000萬、海納亞洲1500萬、高盛1000萬美元的投資的哦!
傳統家電巨頭是經過多年腥風血雨的幸存者,哪一個不是百億級的企業?樂視們可以燒錢,但是他們那些“注定將改變未來的大手筆投資”對家電巨頭來說塞個牙縫都不夠。互聯網思維對他們理念上的衝擊是巨大的,但是在實際操作層麵,還是得用慢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