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張氏並不全然為著怕被報複而煩心,隻是她心下的愁悶並不能對兒女們道而已,因而雖被勸解了一番,但她的臉色卻依舊好看不到哪裏去,隻是強裝出了一個笑臉來安撫兒女們罷了。WwWCOM
倒是徐向晚想起方才其中的一人之後,心下隱隱有了些猜測,不過張氏沒有開口,她也不好問出來。
鬆濤山並不算高,馬車自半山腰大約又行了大半個時辰便停了下來。
久聞聽濤書院大名,卻從未見識過,徐向晚懷著滿腹的好奇當先從馬車上跳了下來。
九有樣學樣,也興奮地從馬車上一躍而下,嚇得張氏和徐秋怡驚叫出聲道:“心!”
好在九雖然人,但這些日子吃穿不愁,身子養得很是結實,又是常年在田地裏野慣了的,從馬車這點高度跳下來還傷不著他,倒是叫張氏和徐秋怡二人虛驚了一場。
徐向晚讚許地拍了拍九的腦袋,笑道:“不錯,是個男子漢。不過以後沒把握的事情可不許冒險,你看你把咱娘和咱姐嚇得,冷汗都出來了。”
轉頭一看,九果然見張氏和徐秋怡抬手擦了擦汗,頓時如同大人一般搖頭歎息道:“娘,怡兒姐,雖然我知道你們是擔心我,可你們這膽子也太了。我做事情是有分寸的,別為我瞎操心。”
張氏和徐秋怡對九這麼一番話一時間有些哭笑不得,這家夥還教訓起她們來了?
徐秋怡嗔怪地瞪了徐向晚一眼,故意道:“看你帶得好頭!也沒個女孩子家家的樣子,九都讓你給帶壞了。”
徐向晚聽了頓時大喊冤枉,卻笑著不再分辯,倒是張氏連忙出來做和事佬,引得罪魁禍九在一旁偷笑。
看著一家人其樂融融,三金老人有一瞬間的黯然,不過很快便又恢複了灑然。
馬車停靠的地點已經是大路的盡頭了,可徐向晚卻並沒有看見半間房屋,入眼的是一片翠玉般的竹林,一個不大的竹製牌坊立在道路盡頭,牌坊上從左到右依次懸掛著菱形、三角、圓形、方形四個竹編簸箕,簸箕中央以深色竹篾編製了四個大字——“聽濤書院”。
牌坊正下方路出一條不大的鵝卵石徑,曲折蜿蜒,直通向竹林深處。
徐向晚原本以為自己下了馬車就會見到一座氣派的書院,沒想到竟是見到這般雅致的一處竹林,心下瞬間對這聽濤書院添了些喜歡。
車夫見徐向晚一家對聽濤書院一片茫然,連忙熱情地解釋道:“各位夫人娘子們,你們隻需沿著這條鵝卵石道走個百來步就能瞧見一條大些的山路,再沿著山路走到盡頭便是聽濤書院的大門了。山路腰上設了八角亭,有聽濤書院的護院守著,你們有何事,隻需要找他們,他們自會去回報的。”
謝過了車夫,徐向晚又讓他在周圍走走,大約一個時辰左右再到此處來接他們下山。
一行人聽了車夫的話後,便先後走上了鵝卵石徑,沿著曲折的道路在竹林中間穿行,聽著山林中的蟲鳴鳥叫,都覺得心曠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