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天酒店的黑色星期五(2 / 2)

鄭南雁認為,“7天”給予客人的是他們對客房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幹淨、舒適。即使競爭對手一直對7天酒店的“小家子氣”譏諷不斷,鄭南雁依然堅信:低成本、高品質是“7天”成功的根本原因,也是其他同業者無法複製的地方。

成敗都在網絡客

“房間很小,沒有牙刷,多餘的毛巾需要向前台申請,有些鬱悶。”2013年3月1日,大眾點評網廣州頻道,網友“hffk ”如此描述自己入住“7天”的心情和感受。

同一天淩晨,7天連鎖酒店正式發布公告稱,其私有化交易已經達成合並協議,計劃在今年下半年完成交割。消息一出,“7天”為期3年的紐交所之旅就此畫上句號。

據7天酒店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2009年在美國紐約交易所上市後,當天股票價格為11美元,之後股價最高飆升至每股24.97美元,但最近數月以來,其股價並不樂觀,最低時僅為8.1美元。“7天”價值被低估的說法開始從其集團內部陸續傳出,一場由“7天”主導的輿論大戰很快燃燒起來。

“此次私有化的過程,不能看做是‘7天’經營的失敗。”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師張琦接受《民生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自2011年下半年起,中國概念股遭遇了信任危機,擬上市的企業鮮有破冰,已上市的企業也經曆了股價大幅下挫、市值被低估的情況,7天酒店也不例外。市盈率僅有“漢庭”的一半,股價隻有“如家”的一半,麵對如此情況,私有化後再更換到更能體現自身價值的市場對於“7天”來說更為明智。

在張琦看來,中國企業海外上市後的運營維護成本曆來比較高,信息披露也要嚴格得多。因此,很多優質企業在海外上市後,出於內部宏觀策略的調整,紛紛實行私有化。

不過,最近有關“7天”退市的思考,已經從集團經營本身轉至中概股在美國“上市容易上漲難”。“7天”一直在努力爭取美股成功轉A股上市,但現實是,目前為止,尚無先例。

對此,胡升陽表示,在中國經濟型酒店產業未來發展規劃中,重講投資資本的故事已經沒有多少價值了。

“你做了三年去上市,之後不理想,然後稱市場價值被低估,不得不選擇退市,那麼‘如家’、‘漢庭’為什麼又沒有退出(股票市場)呢?”胡升陽說,退市說明“7天”自身的盈利模式已經出現危機。

據胡升陽介紹,一直以來,“7天”以價格優勢受到網絡客人的親睞。在擴張初期,這部分消費群體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當房價、租金、人力成本不斷攀升,“7天”想通過漲房價來平衡支出時,恐將失去這部分網絡客人。

“網絡客人不比商務客人,對價格尤為在意,不然一開始也不會選擇成為‘7天’的會員。”胡升陽說,“可以這麼說,‘7天’是敗給了網絡客人的價格提升空間有限。”

退市之後

據胡升陽介紹,2012年開始,“7天”就提出“未來重點發展加盟店,加速開拓三、四線城市。”

為了吸引更多加盟商,“7天”拋出免收合作保證金、免收會員輸送傭金、免收軟件係統費等一係列優惠政策。

除了向“縣城擴張”,發展中高端品牌也是“7天”退市之後的發展方向。“品質上完全可達5星級酒店標準,但價位略低。”去年3月,鄭南雁在“7天”7周年慶典上透露,未來將進軍中高檔酒店市場。

在鄭南雁看來,中高檔酒店發展的利潤空間不容小覷。

“7天除非做新的產品,吸引新的消費群體,不然真的會陷入發展的死胡同。”胡升陽表示,中高檔酒店或許就是出路,當酒店本身無法盈利時,吸引再多的加盟商,擴張到再多的城市,都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