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台兒莊古城,不僅是一種勇氣,更是對民眾生活的高度負責。”台兒莊區區委書記王廣金告訴《民生周刊》記者。
重建古城規劃的首期拆遷麵積達22萬平方米,涉及1700戶。劉美霞家就被列入了第一期拆遷範圍。十年前,劉美霞就在古運河畔開起了餐館,運河老鵝、特色甲魚、辣子雞成了餐館的招牌菜。“聽說要把我們的家和餐館都拆掉,說真的,開始非常抵觸,不過,政府承諾可以在重建後的古城裏繼續營業。”
像劉美霞一樣的拆遷戶都被安置到了陽光家園居住。自此,古城片區的5000多戶居民擺脫了“吃水難、排汙難、取暖難、如廁難”的窘境。
不過,拆遷安置隻是重建古城過程中的一小步。規劃中的古城麵積為2平方公裏,總投資48億元。資金從哪裏來,成了王廣金最頭疼的事情。
最後,棗莊市的一些煤老板願意拿出手中的煤作為股份來開發古城。棗莊市內五家國有煤礦企業,各拿出10萬噸煤,相當於一次性投入4億元,以此作為古城建設的啟動資金。
“我挖了一輩子煤,燒掉都變成二氧化碳了,隻有這10萬噸煤用得最值。”豐源集團董事長陶誌遠說。
“沒有啟動資金,就無法開展工作。但是僅有啟動資金,還遠遠不夠。”王廣金說:“古城重建離不開主要領導的推行,陳偉書記當初提出傾全市之力打造古城,從實踐上看,是非常關鍵的舉措。”
經過3年建設,台兒莊古城已經到了市場開拓的關鍵期。
王廣金透露:去年,台兒莊區深入實施以古城重建引領城市轉型戰略,旅遊服務業強勢突破,成為全區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去年“十一”黃金周結束時,全區共接待遊客360萬人次,同比增長162%。
“我在世界範圍內看過很多曆史文化名城,感到做得最好的是京都。今天我意外地發現,台兒莊古城做得比京都還純粹,它的意義已經超出了中國的範圍,可以在世界上立得住。”長期關注古城保護和發展的知名學者舒乙如此感歎。
台兒莊因古城得到了迅猛提升,但古城能否持續發展和繁榮,同樣考驗著台兒莊人。
去年,棗莊市通過了一項《關於加強台兒莊古城保護的決定》,並提請山東省人大常委會,對台兒莊的城市建設和相關產業進行了保護性規範。《台兒莊古城保護管理條例》已納入立法計劃。
“立法可規範古城的建設、運營和保護。”王廣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