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住進四合院(3 / 3)

\t樂世祥還沒有回答,江處長卻說話了:“他能有什麼高興的事情啊,估計又是在吹他想當年的事情了。”

\t樂世祥哈哈的大笑,說:“你這個老婆子,怎麼就這麼理解我。”

\t“唉,我不理解你不行啊,那樣你會很沒麵子的。”

\t幾個人都笑了起來。

\t笑過之後,樂世祥就端起了茶盅,喝了一口,說:“子建,你這茶道現在是更加精湛了,不過啊,我在想,這茶道和官道也是有很多相識之處的,都需要掌握好溫度和技巧。”

\t華子建見樂世祥突然的從茶道轉向了政治,就收斂起了剛才的隨意坐姿,說:“是的,樂書記說的一點不錯,但怎麼掌握,如何掌握,卻並不是那麼簡單容易的事情。”

\t樂世祥點點頭:“當然不是那麼簡單了,幾千年了,人們大多都在尋求一種權謀的最高境界,但實際上真正得道的又能有幾個人呢?”

\t華子建很讚同的連連點頭說:“確實是這樣,大部分人隻能學到一點皮毛而已,就像我一樣。”

\t樂世祥對華子建如此自謙的話並沒有回應,她還是按著自己的思維說:“從理論上說,權謀有兩種,上等的權謀可以預知天命,其次的可以測知人事。知天命的人,可以預見存亡禍福的根源,早知盛衰廢興的發端,預防禍事於未發生之前,避免災難於未形成之先。像這種人生在亂世,不會危害到自己的生命,生在太平盛世,就一定能得到國家的權位。”

\t華子建慢慢的咀嚼著樂世祥的話,問:“那麼還有一種呢?”

\t“下一種啊,此者就是知人事的,這也不錯,遇事時能知道得失成敗的差別,而追究到事情的結果,所以做事很少失敗。孔子說:“一個人可以和他一起實踐人生的大道,未必能和他謀劃出一個權宜的辦法。”如果不是能預知天命,預測人事的人,誰能使用權謀的法術呢?”

\t華子建就揚起了頭,虛著眼睛,想著這些道理,其實從字麵來看,這也絕不是太深奧的,但真正的理解並做到,卻又是那樣的艱難。

\t華子建問:“權謀在現在這樣一個社會,它所起到和占有的作用會很大嗎?會不會演變為讓人不齒的伎倆?”

\t樂世祥一笑,說:“這個要看你怎麼理解了,權謀有正義與邪惡兩種:君子的權謀是正義的,小人的權謀是邪惡的。用心正義的人,他的權謀追求公平,所以他為百姓盡心盡力,完全出於至誠;那用心邪惡的人,因為喜好私利,所以他為百姓做事,完全出於詐偽。詐偽就引起亂事,誠心就太平無事。”

\t華子建點頭細細的想著樂世祥的話。

\t樂世祥看了華子建一眼,感到自己還應該說的更透徹一點:“因此,擅長於權謀的人,必須審察誠詐的根源後果,來立身處世,這也是權謀的方法之一。明智的人辦事,當圓滿的時候,就考慮有過分的弊病,當平穩的時候,就考慮有危險的傾向。當安全的時候,就恐怕發生危險;當委曲不順利的時候,就想辦法使事情順利。由於他預先防範,惟恐考慮不周,所以他事業圓滿,不會有缺陷的。”

\t華子建明白,這是樂世祥針對自己前天給他彙報的新屏市近況而給予自己的一個回答,不錯,自己在很多時候也是矛盾的,有時候自己覺得自己方法正確,手段正義。

\t但還有的時候,自己就會在心中升起一種鄙視自己,甚至於感到愧疚的心理,就像前天在彙報中,自己談到的很多事情一樣,自己總是在遮遮掩掩的,生怕自己的手段過於出格,讓樂世祥瞧不起自己,而現在樂世祥的解釋和開導,也就讓華子建放下了包袱。

\t華子建就提出了自己目前一個最矛盾的想法:“假如我在工作中和冀良青有了矛盾,這可能也會延續到了我和季副書記之間的關係,我應該怎麼做?”

\t樂世祥就很認真的看著華子建,說:“不要問我怎麼做,問你的良心該怎麼做,我剛才已經說過了,隻要你是正義的,不管怎麼做,我都支持你。”

\t樂世祥把‘支持’這兩個字咬的很重,這就讓華子建對他一下的肅然起敬了,樂世祥具有如此廣闊的胸懷,他並沒有因為他和季副書記多年的交情而刻意的維護那個團隊,他也不在意最終自己在北江市的嫡係會不會受到損失,他告訴華子建的道理就是那麼的簡單正義,隻要是為了正義,那就沒有所謂的派別,所謂的人情,過去自己所做的一切,也不過都是為了尋求一個更為宏大的正義而已。

\t這就完全的超越了普通官場所謂的聯盟和派係關係了,這個道理或許很多人懂,但真真的要做好,要在關鍵的時候放棄這種勢力,放棄自己的利益,隻怕很少有人能像樂世祥如此灑脫和堅決。

\t華子建也凝重的說:“我可以按我自己的想法去做?”

\t樂世祥很堅定的點頭說:“當然,從你給我說的這些情況看,你和秋紫雲兩人已經在按自己的想法做了,這很不容易,需要極大的勇氣。”

\t華子建心有餘悸的說:“事實上我也不知道我們的選擇是不是正確。”

\t“你還是沒有完全的理解我的話啊,子建,有時候做人的選擇是沒有正確和錯誤之分的,隻要是自己良心認可的,就像當初你在柳林市裏和韋俊海的那一場決鬥一樣,他到底算是錯還是對呢?這根本就沒有辦法去衡量,而你還是那樣做了,最後得到了結果也很慘,給你我帶來了今天這種局麵,但我從來沒有想過會對你怨恨,因為從你的角度來說,你那樣做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