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迷惑不解(2 / 3)

\t李助理也站起來,很快的走到了華子建的辦公桌旁邊,幫他打開了電腦,進入了公眾網頁的股票行情,現在還沒有開盤,但調出了線圖,李助理就給華子建細心的講了起來。

\t華子建雖然是不很精通,但他對基本的常識還是知道,再加上他還具有很高的悟性,要不了多一會,他就聽明白了。

\t李助理講了,泰來在最近一個月中,已經上漲了百分之10左右,現在一直在橫盤等待,很明顯的,最近他們還在吸貨階段,一但吸夠了貨,莊稼就可以等待泰來進一步的消息明朗,因為現在消息一點沒有放出去,他們手裏的貨也不夠,他們不敢猛拉,那樣會受到散戶和其他大戶見好就收就出貨,這對它們的壓力就會加大。

\t但他們也不能讓股價下跌,那樣同樣會讓很多人因為擔心而拋售,這樣他們不一定有足夠的資金接得住盤,所以現在隻能是橫盤吸貨和等待。

\t華子建看完以後就問李助理:“這樣來說,這個股票的莊稼就是喬董事長了。”

\t李助理搖下頭說:“這股票的盤子較大,他一個人是做不成莊家的,至少要好幾個有實力的機構,不過我前幾天就聽說,柳林市已經有好些個老板進去了。”

\t華子建點點頭說:“這樣看來,他們已經賺了百分之10了,但他們還不想收手。”

\t李助理說:“未必,有可能他們還在虧,這裏的百分之10是從最低價到最高價算的,實際上他們那樣大的資金是拿不到最低價的,他們最多平均能在百分之5的價格上拿貨,但就這他們也未必能保住百分之5,因為他們還要維持股價,來回的打,這是要交手續費的。”

\t華子建理解的點點頭又問:“你估計柳林進去了多少老板?”

\t李助理就想了一下說:“前幾天我聽到葛副市長在和呂副書記打電話,好像也是說的這個股票,我沒聽的太清,但應該是在商量著籌集資金的事情。”

\t華子建就又想起了前幾天劉副市長對自己說過,好像葛副市長到處在湊錢,當時華子建就沒當成一回事,感覺和自己無關,現在看來,不僅有關係,還關係很大。

\t華子建又問了一句:“李助理,那麼你怎麼看待這件事情,如果我們不管,這個股票最後的結果是什麼?”

\t李助理歎口氣說:“要是一些基金進去,那是好事,他們考慮的是長期的效益,但現在從這股董上分析,都是散戶,這就可能現在進去的資金是一些短莊,他們應該是打完這一把就永遠不回來了。”

\t華子建還是沒聽太懂,就追問一句說:“那短莊的後果呢?”

\t“因為他們在裏麵,其他的國家基金就搶不到籌碼,後果就是當股價炒的很高以後,短莊會突然撤退,把全國打進這股票的股民套住,而股價也會直線下跌,有可能在以後的很多年這個票都無人問津了。”李助理也有點憂心忡忡的說。

\t華子建自言自語的說了句:“這就是股市上說的惡炒吧。”

\t李助理也點點頭說:“是的,這樣的股票很多了,有的惡炒到30多元,莊家突然的一撤,最後股價就隻有一,兩元錢了,這一下跌就可能是5年,10年的,直到下一個莊稼進去,他們是掙美了,群眾和這個企業就倒黴了。”

\t華子建聽清了這些關係後,就對李助理說:“那麼現在我在給你一個任務,你幫我好好的調查一下,在柳林市都有那些資金在打這個股票。”

\t李助理點頭答應了,看看華子建沒有其他的事情,也就先離開了。

\t華子建卻沒有因為聽到了這個消息而輕鬆起來,他對這個新新的問題,需要好好的消化和理解。

\t在華子建對泰來關注的時候,阿爾太菈國際也早就關注此事了,上次的談判中對泰來大家都是意向性的說了說,但在好多天以前,阿爾太菈國際公司對泰來的摸底審計工作一下子就提上了日程。並從香港辦事處派來了財務專員負責審計評估。這個專員年紀三十多歲,臉形消瘦,氣質很好,畢業於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說一口南腔北調的香港普通話。

\t對泰來下屬企業的審計開始後,年輕的專員就把手下的人員分成了10個小組,嚴格按照新的會計準則執行審計,杜絕注冊會計師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一有時間,他們就要到這些單位走訪,同企業的老總交談,還有管倉庫的人管銷售的人管采購的人都要談到,談完了以後,再去檢查內部工作的記錄,管理層開會的文件,內部控製的手冊。目的就是充分了解被審計單位各項情況,評估重大錯報風險。

\t專員每天除了在被審計企業轉來轉去外,就是和設計事務所交流審計情況。審計工作進展的很順利,不到一個月時間,各組的工作底稿相繼報了上級來,納爾遜總裁和總經理貝克特也天天是郵件往返,準備在近期動手啟動泰來重組方案了。

\t沒過幾天,華子建就收到了李助理的調查彙報,從彙報中,華子建看出了目前在泰來這支股票中進的最多的就是呂副書記,葛副市長兩人拉來的資金,在一個就是喬董事長了,但這三人也是各自為陣,互相的廝殺,當然了,這都是李助理專門到證卷公司了解到的信息了。

\t於是,擺在華子建麵前的問題就是自己該怎麼處理這件事情,特別是自己是不是還應該給喬董事長籌借那8000萬的資金了,借給他,讓他去對付那些散戶股民和泰來公司嗎?是好像有點說不過去了。

\t但借給他還是很有好處的,至少他可以把漢口區的化工廠搬遷,這對自己,對漢口區的環境,還有對自己的老嶽父都是必要的。

\t華子建就開始矛盾起來,在兩種選擇中徘徊著,後來他還是傾向於幫喬董事長借錢的這一選擇,至少這個利益是真實在眼前的。

\t所以華子建就開始考慮籌集資金的渠道了,要在如此短的時間裏籌集到這樣一筆資金,也需要費點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