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工作消極(2 / 3)

劉副市長一時還沒有找到秋紫雲手滑的主題,他這樣認識:或許今天是市委秋書記在跟自己交心,跟他談坦誠地交換對於柳林工作的意見,那麼,他也應該坦誠地拿出自己對於目前工作的看法和意見來,如果有不妥,也可以借這個機會進行補充和修訂。

劉副市長說:“秋書記,通過這些天的了解和學習,我有一些粗淺的認識。”他審慎地說。

秋紫雲點點頭,做出傾聽的表情,劉副市長繼續說:“我個人認識到,柳林的經濟工作可以把一部分時間和精力用在夯實基礎,紮實地落實前段時間引進的一些項目,這樣兩手抓經濟,能夠取得最大的效益。”

這話就接近了秋紫雲今天想要說明的主題了,秋紫雲表情也一下子變得非常嚴肅而激憤,馬上接口說:“老劉啊,剛才我接到洋河縣冷縣長的彙報,這個華子建太不像話,對江北化工喬董事長的項目,他一再的采取抵觸,暗地底搞小動作,喬董事長準備撤資了,現在我們已經非常被動。”

劉副市長一怔,隨即跟上秋紫雲的思路,他的心中立刻充滿深深地不解。華子建和秋紫雲過去關係一直不錯,難道秋紫雲準備要廢掉華子建了嗎?她當然不好自己提出,那樣會惹人笑話,一個自己的秘書都不跟自己跑了,那成何體統。

所以秋紫雲是要借助自己來提出對華子建的處理嗎。

劉副市長澀聲說:“奧,洋河這個項目啊,最近他們忙櫻桃節,還沒有向我彙報這個最新情況。”

秋紫雲哼了一聲說:“他誰都不想彙報,連我他都想撇開,何況是你,這樣吧,你馬上起草一份對這個項目的是政府意見,要求他們必須盡快完成北江化工廠的籌備工作,起草好了,我來簽字,文件可以說的嚴厲一點。”

劉副市長點頭說:“這個簡單,我今天就可以安排下去。”

秋紫雲又說:“你可以在下周,召開一個工業管理會議,到時候請上韋市長,我也出席,專題討論一下洋河縣這個問題。”

劉副市長有點遲疑的說:“這樣會不會動靜太大了?”

秋紫雲搖搖頭說:“這個華子建你還是不太了解,不給他十足的壓力,他是不會服軟的。”

劉副市長歎息一聲說:“這小子,腦袋進水了。”

沒過兩天,華子建就收到了市政府的一份文件,上麵有劉副市長和秋紫雲的簽字,專門針對洋河縣工業招商的,特別提出了喬董事長這件事情,對洋河縣的消極怠工,提出了嚴厲的批評,同時,責成洋河縣在近期內,一定要完成這一項目的前期籌備工作,給柳林市工業再添一個項目。

華子建接到文件以後,有那麼一陣的擔心,但他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自己已經做好了最後的選擇,所以現在沒有什麼可以對自己形成有效的約束了,他就有點破罐子破摔的樣子了。

他加快了對張老板那20畝土地的銷售工作,他也似乎明白,秋紫雲留給自己的時間並不多了,他要搶在自己離開洋河縣以前,把這事情做成一個絕活,讓喬董事長不管是自己在不在洋河縣,他都不要指望從洋河縣拿到一分錢的好處。

秋紫雲也在密切的關注著華子建的反應,洋河縣的齊副書記和冷縣長就不斷的給秋紫雲彙報著情況,讓秋紫雲越來越感覺事情的嚴重,看來華子建是孤注一擲了,他已經準備用自己的位置來做一次拚換了。

秋紫雲不得不給劉副市長下達了指示,讓他召開一個專題會議,解決洋河縣的這個問題。

市政府在前一天的下午就給洋河縣下達了通知,讓華子建和冷縣長每天一早都到柳林市政府參加這次北江化工公司在洋河縣的項目彙報會。

上午十點,劉副市長召開了洋河縣工業招商項目的專項工作會議,華子建一早就來了,他先是看到了劉副市長那惋惜的目光,很快,他又看到了韋市長那似笑非笑的麵容,一點都不錯,韋市長今天來就是看笑話的,看到秋紫雲和自己最親密的下屬,越走越遠,漸漸的進入了敵對狀態,這讓韋市長心裏樂和的很。

華子建在昨天接到通知的時候,已經知道事情不妙了,可是他一點都沒有妥協和後悔的意思,他認定自己沒有做錯什麼,所以在和冷縣長一起過來的路上,他依然神色自若,很淡定。

不過現在他還是心裏有點緊張了,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是看到市委秋紫雲書記帶著組織部長和宣傳部長一齊出席這個會議時,華子建心中忍不住格登了一下,蒙上了厚厚的陰雲。

會議召開了,華子建首先彙報了自己和喬董事長的整個談判情況,以及現在自己的打算。因為已經知道結果,所以這個彙報顯得有些多餘和可笑,但是所有的與會者都顯示了極大的耐心認真傾聽,秋紫雲一臉冷肅,所有的人都配合地板起了臉,整個會議室因此顯得氣氛非常的凝重。

最後,華子建說到他拒絕喬董事長的理由,闡述關於征地費用的問題:“……實際上,按照現在的市價,每畝土地補助價格已經接近十萬,為了貫徹執行市委市政府經濟大飛躍,再上一台階的戰略布置,為了滿足北江化工公司合作要求,我們重把這500畝土地按每畝8萬元算,但是,就是這一筆錢,北江化工公司也不準備出……”

秋紫雲聽聽的就來了氣,她不想給華子建太多的時間來說這個價格問題,她插話說。“滿打滿算也就是兩千來萬的差價嘛,僅僅因為這點錢,就放跑這個項目,華書記會不會算這筆帳?”

劉副市長也說:“是啊,是啊,華書記你這帳算的有點小氣了,要看大局,看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