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人民日報》“台灣8.8水災”報道的內容分析(2 / 2)

5、報道篇幅

報道篇幅分為長篇(500字以上);中篇(300字至500字之間);短篇(100字至300字);100字以下的為超短篇。

如圖所示,《人民日報》的報道篇幅以短篇消息為主。雖然給台灣及大陸閩浙地區民眾帶來損失的災害十分具有新聞價值,但《人民日報》的盡量避免渲染災害的悲劇色彩。

6、報道來源

報道來源分為自行采寫、轉載、綜合其他媒體三個類別。

《人民日報》“台灣8·8水災”的相關報道中,有56篇來自 《人民日報》各地站點來電,16篇轉載自新華社報道,隻有1篇是綜合了台灣媒體的報道。

7、評論

《人民日報》“台灣8·8水災”相關報道中,隻有一篇為新聞評論。

8、呈現形式

“台灣8·8水災”相關報道中,有65篇為純文字報道,不含圖片。隻有8篇報道為文字加圖片形式。

(三)報道特點分析

《人民日報》“台灣8·8水災”的相關報道呈現出以下特點。

1、突出正麵報道題材

在《人民日報》的73篇報道中,正麵報道有62篇,占整個報道的絕大多數(包括軍民抗災、各級政府支援、抗災典型人物、災後重建等);有關台風造成嚴重損失的報道10篇;宣傳台風氣候知識的報道1篇。

該報這種正麵報道的題材大體分為兩類。一類為政策性的新聞,以消息為主,報道台風來臨前後及災後重建、各級政府的應對政策和部署。如8月11日的《福建全麵提升基層抗災應急處置能力》、《浙江堅持以人為本 科學救災抗擊台風》、8月12日的《毫不鬆懈抓好抗擊台風搶險救災各項工作 奮力奪取防汛減災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等。這類報道通常在頭版或二版,篇幅都在500字以上,表明政府方麵對抗災救災的指導。另一類是客觀報道,以消息和通訊為主,記述大陸及港澳各地對台捐贈情況和各類慈善義演活動。如8月13日的《海協會理事單位向台灣受災同胞首批捐款逾億元人民幣》、8月15日的《香港演藝界為台灣災區募款》等等,此類報道占整個正麵報道的87%。

2、強調新聞宏觀角度

在73篇報道中,除了1篇通訊《走進南台灣重災區》較為詳細地介紹了台灣南部的受災情況,許多新聞大都選取宏觀的視角。在報道災情時用數字說話,不涉及災區具體受損的細節,如8月10日的《“莫拉克”致南台灣50年最重水災》、8月12日的《“莫拉克”造成934.4萬人受災》,報道中沒有具體描述受災的具體情況,更沒有涉及當地的救災情況。

3、保持版麵編排克製

《人民日報》為避免渲染災害的悲劇色彩,在版麵編排上保持克製,73篇報道隻有2篇出現在頭版並且沒有配圖。圖片隻出現在第二版、第六版,且偏向於正麵題材和宏觀角度。

參考文獻

①廖聲武,《<;人民日報>;有關台灣信息報道的分析》[J],《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報》,2007(2):13

②王雄軍,《焦點事件與政策間斷——以<;人民日報>;的公共衛生政策議題變遷為例》[J],《社會科學》,2009(1)

(作者: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