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他為什麼還要把控製分中心的最高權限給我?”
“他這麼做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這些疑問在肖遠閃過,卻沒有促使他放棄自己的計劃,他很快在控製中心編製了一個控製係統,這個程序可以控製係統中的電子流向,而他就是要利用這些電子來對漩渦實現控製。
這個程序仍然使用的是客戶端服務器架構,肖遠在控製分中心將受控服務端部署到了一個事先選定的漩渦附近,然後利用設置在控製分中心內部的主控端不出了改變漩渦附近電子流向的命令,驅動這些電流進入了漩渦,對漩渦的旋轉速度嚐試著進行控製。
經過一番嚐試,肖遠發現自己原來在腦係統中的那套規則在這裏仍然是適用的,並很快就將那個漩渦的速度完全控製了起來。
這一成果令肖遠感到興奮,趁熱打鐵重新部署了兩個受控端,嚐試著一次控製兩個漩渦。因為一切都是程序控製,肖遠隻需要在主控端做好設置,然後發送命令,受控端會根據漩渦的具體情況,自動調整漩渦內注入電子的速率和方向,來達到主控端的要求,因此,控製兩個漩渦並不比控製一個漩渦多消耗多少精力,肖遠經過一番嚐試中,又有兩個漩渦成功得到了控製。
接下來的時間裏,肖遠開始按照二的次方數不斷增加受控端的數量,從2到4,從4到8,再從8到16……,以此類推,很快他能夠控製的漩渦達到了2的10次方,即1024個。
因為肖遠選擇的漩渦都在外圍,在對漩渦進行控製的過程中,盡管他能夠很清楚的察覺到,在他控製漩渦的過程中,有人試圖阻止他,但是這種阻止卻明顯有心無力,這種情況讓肖遠意識到,在中心係統中給他製造麻煩的家夥對中心係統的控製力並不強。
在第二次進入中心係統的時候,肖遠就發現,漩渦的分布是有一定的密度限製的,也就是說當一個區域內漩渦的密度達到一定的數值,這個區域內若是要產生新的漩渦,隻有當原來的漩渦逐步擴大到一定的程度二合一融合後,才有可能在產生新的漩渦,而且這種分布以係統控製核心為中心,由內向外密度越來越小。
基於這種觀察,肖遠為了防止自己所在的控製分中心被新生的漩渦破壞,從而導致之前的所有努力毀於一旦,選擇的受控漩渦將他所在的控製分中心圍了起來,這樣能夠保證控製中心所在的區域內的漩渦在他的控製之下不會相互融合,從而保證控製中心不會遭受到破壞,這種保護隨著他控製的漩渦數量的增加越來越穩固,當漩渦數量達到1024的時候,肖遠認為自己的所在的控製分中心已經非常的安全了,在這種情況下,他決定暫停增加受控漩渦,他要利用這個控製分中心嚐試喚醒玄涅。
然而,就在他剛做出這樣的決定,突然接到自己設置的納米機器人的警報,有人闖入了密室,有可能會對他的安全造成威脅。
“是誰?!”
肖遠大驚,正要退出中心係統,卻突然感到一陣眩暈,但是很快就清醒了過來,隻是這時他再也無法像前兩次那樣退出中心係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