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圓桌大部分都有人,但是也有少數幾個空著,於是他走了過去,在一張空著的圓桌旁坐了下來,拿出自己的學生手冊,認真的看了起來。
學生手冊裏內容很多,他在目錄裏找了找,果然找到了一個關於學生課程安排的章節,於是直接翻到了那裏,看了一會兒,方才對這裏的教學方式有了一個大概的認識。
伯克利大學對學生的管理和國內的大學完全不一樣,國內的大學雖然一直在提倡學生的自主性,但是實際的做法卻是給學生安排好了一切,即使有自選科目,機動性也很有限,所以學生隻需要根據學校的安排,按部就班的完成自己的課程學習,就能拿到相應的學分,順利畢業,但是這裏不一樣,學校不會主動給學生安排任何課程,有的隻是一個專業課程建議表和一張為了方便學生選課而列出的課程順序表,
課程順序表主要列出了那些課程是另一些課程的基礎課程,目的是防止學生選了一門課,卻沒有掌握學習這門課程應該有的基礎知識,而課程建議表,則是給出了一些建議的課程選擇序列,其中的自由度非常大,並且這些序列隻是建議,而非強製,甚至學生如果不願意按照這個建議表的中的建議學習,也完全是可以的,就是跨專業,跨學院選課,也是允許的,所以,學生來到學校,學習什麼課程,最終能夠從學校裏學到什麼,可以說是千人千麵,完全的個性化,而不像國內大學,完全就是一個流水線人才批量生產基地。
“這種模式好,我喜歡。”肖遠幾乎是不假思索的,就喜歡上了這種高度自由的學習模式,而且他是交換生,在學分上,沒有太多的要求,所以,相比於一般的學生,他的選擇餘地更大。
既然了解了學校的這些安排,他就要為自己選擇幾門感興趣的課程,然後正式開始在這所大學裏的學習了,把學生手冊又往後翻了翻,找到了後麵的選課指南,卻發現最終的選課是需要通過網絡,在學校的選課係統中進行的,而選課係統可以通過圖書館的計算機網絡直接登入,於是他離開了這裏,按照圖書館的圖示,去了設在圖書館四樓的網絡室。
雖然是一所以計算機專業著稱的世界級名校,網絡室的電腦卻很古老,顯示器竟然是清一色的十四寸單色顯示器,黑底綠字符,讓肖遠有些意外。網絡室裏上網的人很多,肖遠在其中等了很大一會兒,才等到了一個學生離開,得到了一個機位。
網絡室的電腦,其實更準確地說法,應該叫做Unix終端顯示器,因為他麵前的隻有一台顯示器和鍵盤,機箱什麼的都是沒有的,他按照學生手冊上的提示,在終端登錄提示符下輸入了學校給自己分配的用戶名和密碼,登入了係統,然後再次按照學生手冊上的選課指南,在終端提示符後敲入了一個命令,打開了學校的選課係統。
肖遠在選課係統中找到了自己的專業,填了一些必要的表單,然後正要正式進入選課程序的時候,卻感到背後有人排他的肩膀,於是他扭過頭看了看,是一個黑人男生。
“日本人?”那個男生看到一張黃色的麵孔,於是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