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待舉為王(3 / 3)

他本出身文人之家,可惜父母早逝,他慶幸自己念過幾天書識得一些字,從而還能替人寫寫書信賺些小錢。成立了山寨之後,裏麵也有些個落了難的教書先生,於是方荃還建了私塾,讓山寨裏的孩子們也能念書,自己也時不時地跟著孩子們一起學。

之所以顧言希會將他推薦給張熙仁做這臨時的筆錄,就是因為在占領禁宮之後,恰好看見方荃躲在角落裏翻閱著《天朝刑法大典》出了神。心想,人的性子早已天注定,或許他還就是這塊料。

這時候,所有認識方荃的人都議論紛紛,許多人都喊著讚成。

“這麼著吧,咱們現在這兒在場的所有人,讚同的就都舉個手給我看看,如果人數超過了一半兒呢,這事就這麼先定了!”張熙仁說完,眾人就都齊刷刷地舉起了手。要知道,這個場子裏義軍的人也就占了一半,另一半則是朝廷軍與一些老臣子。張熙仁數了數,發現人數還真過了半。確認了任命方荃為廷尉之餘,他還在好奇為何這麼快就會有朝廷舊部也認可了這新來的麵孔。

後來他才得知,在押解朝臣的過程中,方荃一直都在控製義軍與洪軍的士兵情緒,並且看著他們的一舉一動,不允許他們做出任何傷害或侮辱朝臣的舉動,並曾高喊“即便是殺了親爹親媽的仇人也不能妄動不急這一時”的話。

之所以會說出這樣的話,是義軍中真有人看見了曾經殘害過親友的惡吏。若不是方荃及時製止,或許混亂的事態就會爆發到不可收拾。好在,一切秩序盡然,沒有任何人在非打鬥的情況下受傷。

張熙仁惜才如命,得知方荃如此為人,更是能夠掌控大局,心中歡喜不已。

但此刻,另一個人的心中卻產生了一個急切的念頭。她想斬斷在這禁宮中的一切孽緣,越快越好。她把張熙仁叫到金殿禦座前,也就是她殺死丞相皇帝自盡的地方。

“張大人……張熙仁,我想在這裏問問你,此次所謂的‘清君側’後,皇上也已經死了。如今是由誰來登基這帝位呢?”淳玉故意提高了嗓門問道。

她本以為,這場變故的領頭人應該就是張熙仁。畢竟,張熙仁是兩朝老臣,其智慧為人在朝中無人能及,若是有野心,淳玉公主認為也是正常之事。

“關於誰來繼承這帝位,張某心中也的確是有人選的。隻是得看看眾人的意見和他本人的意見!”張熙仁非常認真地回答著,這讓淳玉很是意外。

“哦?張大人是想推薦誰來當皇帝呀?”有的老臣好奇便問了起來,畢竟朝中舊部中的這些清官善吏還是非常信任張熙仁的,甚至也有不少人希望就由張熙仁登基最佳。

這時候,眾人像是炸開了鍋。有人趁著剛才的勢頭推薦方荃,說是也別當廷尉了直接當皇帝得了。也有人推薦王元天,更有人推舉袁峰子,讓劉靈子聽了在一旁笑到岔氣直拍桌子。

一旁,向隆完全不顧眾人熱烈的討論,正忙著幫方荃整理案卷登記名冊。而方荃已經被剛才任命廷尉一事搞得懵了神,傻傻地呆坐在那兒。

隻見此刻,張熙仁遙指著向隆,大喊一聲:“向隆——就是我心中最合適稱帝的男人!”

聽見自己的名字被喊道,還以為是有誰想差自己幫忙,結果沒想到後麵接的竟然是這麼一句,徹底把向隆嚇著了。他驚訝地抬起頭看了看張熙仁,他正一臉自信地笑著看著自己,然後再環顧四周,發現所有人都盯著自己,看得自己渾身發毛……

張熙仁走下台階,一把拽住向隆,帶到淳玉公主跟前,說道:“公主,你可知道,我第一次遇見這小子的時候他說了些什麼話!”說罷,便把當日在德和茶館一事又說了一遍。

向隆心裏琢磨著,自己也就是這麼想的,明擺著是表示自己什麼都不想要,怎麼偏偏張熙仁還就這樣器重自己。

顧言希也走上前來,他搭著向隆的肩膀,說道:“不錯,而且早上我還看見了一幕——那街口賣蕭的商販,竟然為向隆吹了一曲‘文王操’,並說‘空心若蕭還能為人者才能配得上這曲子’。我過去從未曾想過他能與稱帝這件事沾邊,但想來向隆宅心仁厚,除了文韜武略都不輸於旁人之外,其實也的確有著博大胸襟,若是他能稱帝,必然可以四海升平!”

突然,吳棣冒了出來。他大聲喊著:“我也同意!向隆最合適!”他一路小跑到一眾人跟前,說道:“我是親眼看著他如何一夜之間失去家園失去親友,看著他從一個玩世不恭的小少爺變成一個能扛重擔的真漢子,也是被他再三要求將鎮壓災民變作是賑濟災民之為!我吳棣幼年時就被向隆的父親救了一命,他失去家人時我爹救了他——而這回,他又救了我一回!”

所有人都聽到了吳棣親口說出是向隆讓他做出了賑濟災民的舉動,以及先前平息了疫區封城暴民鬧事山賊作亂之情,於是乎,已經無人再推舉其他人的名字作為稱帝之用了。

淳玉看在眼裏,心中篤定了起來。她突然覺得,眼前此人或確實可托付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