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義軍集結(2 / 2)

“的確,把你小子拽過來還真是辛苦,要不是你欠了我的,”這時候袁峰子趕著步子小跑上來,兩掌“啪”地撐在向隆麵前的桌子上,大聲地嚷嚷著,“跟你說了兩三年了都不肯來參加咱們的義軍會,你可知道,咱們老大有多想讓你加入到義軍呀!”

“話說,老大還沒來——應該還有一眾兄弟未到,或許是跟著一塊兒來吧!”方荃在一旁插話說道。一盞茶功夫後,東麵黑壓壓地一片,來了數百號人。

走在隊伍最前端的人,光頭身披紫金鬥篷,單耳金環,手執一杆長棍,似是個還俗的武僧模樣。眾人簇擁至茶館,那光頭才踏進門檻,茶館樓上的一間房門便打開了,出來個手執蒲扇一頭白發的男人,但看臉色又不像是個年長之人。

他對茶館眾人高聲說道:“諸位,我乃是這家德和茶館的主人,今日應義軍統領王元天之緣,借出此處供大家商議要事。本打算清場暢談,但今日先前發生之事,想必眾鄉親們應該也不用再回避了!如今,朝廷貪腐日趨嚴重,前些時日饑荒不斷而朝廷卻毫無賑濟之象,如今,爾等又受了那些惡吏常年欺壓,又怎能咽的下這口氣!”

說罷,他極速走下樓來,站在那武僧模樣之人麵前,抱拳敬言道:“王義士,老夫在此有禮。”那王元天伸手拖住茶館老板的手肘回道說:“先生太客氣!”“快,裏麵坐!”

待王元天坐下,茶館老板繼續說道:“今日在此相聚,不為其他。鄙人李昌清,已過天命之年。在這鎮子裏開茶樓已十餘年,在都城及各名郡之中也有我名下的茶館酒樓,來去各地輾轉,亦是看盡了各處的滄桑。就在五年之前,我暫且開始周遊國中,偶遇還是大覺寺僧人的王元天。當時聽方丈所言,說他十八歲就離開了本是侯爵府的家來到寺中修行。我問他為何要放棄繼承王位而要到寺中修行時,他便說‘若留於都城,或不忠,或不孝,不如洗去塵世之情,不聞不問。’我問,這不忠不孝又是何意,他說君不似君妄為君,父不辨忠奸難為父。聽得此話,鄙人也實屬無奈。隻是,對這塵世這不聞不問,又能撐到何時?”

聽了李昌清的話,王元天忍不住開口說道:“若不是先生當年提點,且方丈亦指點迷津,如今我也不會冒這天下之大不韙組建義軍合謀起義大事呀!”

他站起身,繼續說著,“當年,方丈與李先生聊了這天下蒼生之事,我也在一旁聽著。當時隻是毛頭小兒的我,又哪裏懂得什麼大義?李先生卻坦言——若為避難塵世,那隻是逃亡;若為修心救世,方才是信士。雖說,渡人之事乃是聖人之為,我等無能為力。但若眼見國漸衰亡依舊置之不理甚至歌舞升平,又豈能稱作為君子?方丈亦是讚同先生的話,並對我講了一句——國將不國何來家,家不似家國必亡,國若安泰,家方為家。若我隻是眼睜睜看著君不似君父枉為人,那才是真正的對天地不忠。慶幸,當我才下山不久,便遇到了一眾好兄弟!”

說罷,先前跟隨王元天的一眾人紛紛點起了頭。就在此時,王元天看見了擠在眾人之中的向隆,趕緊快步上前,拽著他就往李昌清所站的櫃台前走。

他麵露驚喜之色,拍著向隆的肩膀向眾人介紹了起來:“各位可知道這位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