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穿越前(1 / 2)

幼兒園之前的謝蘭蘭都是和外婆住在一起,讀書之後,假期也幾乎都是和外婆一起度過的。嫩嫩的脖子上的平安符就沒取下過,香灰水也沒少喝。每次遇到謝蘭蘭那哀怨的眼神時,劉滿娣總是慈祥地勸說著:“蘭蘭,這些東西是保平安的,一刻都不能離身。要不然很容易惹到髒東西的,外婆這可都是為了你好!”

快樂的時光總是如白駒過隙,眨眼間,謝蘭蘭就大學畢業了,她拿了大學畢業證興衝衝地往外婆家趕。這次是去外省投奔舅舅,可能會很久很久不回來了,謝蘭蘭索性就給自己放了個假,回來探望了一下她內心深處覺得最親的人——外婆。盡管知道回來肯定得被外婆拉去被半仙折騰一番,無非又是最近要忌外出、忌車輛啊什麼的。

寶林寺裏,人來人往,信佛似乎已經成為普通老百姓的一種信仰。每逢初一和十五燒香拜佛的人特別多,哪家有了喜事或什麼特別的事情,都會來寶林寺裏燒幾株清香,放放鞭炮,以求得到大神的庇護,當然會捐一點香油錢,以積功德。在寺內中和殿裏就有謝蘭蘭的名字記在螺旋上升的功德樹上,這是謝蘭蘭在校內的工作室裏做項目得到的第一筆報酬,寄回給外婆,誰知道人生中賺的第一筆錢,居然獻給了佛祖,慚愧啊慚愧,想她謝蘭蘭忠誠的無神論者,啥時候信佛了?

謝蘭蘭在中和殿內走馬觀花之際,劉滿娣正被惠靈大師請去殿內弘揚佛法去了。寶林寺一直都對外宣稱寺內雲集了許多得道高僧,謝蘭蘭一直此持懷疑態度。惠靈大師在謝蘭蘭的映像中也隻是長得像笑臉彌勒佛而已。但謝蘭蘭在惠靈大師的眼中又不一樣咯,謝蘭蘭人在外地仍然讓她外婆各隔個十天半月就來寺裏拜佛,每次都不忘積累功德,是個和他有著同樣信仰的人。

“劉施主,依貧僧之見,您孫女近日將會有一大劫,過得去以後將會一帆風順,倘若過不去得話,那可就難說了……”惠靈大師將劉滿娣請到祥和殿後鄭重地說道。

“啊?這可怎麼辦?大師您一定要救救外孫,她一直都是個好孩子,也很孝順老人的,每次放假都會回來陪我這個老婆子的,時常都會打電話回來的,還有……”劉滿娣聽到後,滿臉後怕,就差沒暈倒了。

“施主莫怕,隻要將這佛珠戴在她身上不取下來就會逢凶化吉的。”

惠靈大師肯定的回答給劉滿娣吃了顆定心丸。劉滿娣顫抖著走出祥和殿,撲通撲通的心跳也漸漸地回歸正常。當謝蘭蘭見到劉滿娣時,劉滿娣已經沒有了當時地緊張,隻有那略微蒼白和輕輕顫抖的手昭顯著主人曾經的激動。

“外婆,你總算出來了,猜猜我給你買了什麼?”謝蘭蘭在劉滿娣眼前晃了晃鼓鼓的粉拳說道。

“嗬嗬,”劉滿娣笑得有點勉強,顯然還沒完全從剛才的事情回過神來。劉滿娣信仰佛教,而她一手帶大的謝蘭蘭卻是無神論者。這一點劉滿娣在謝蘭蘭讀書之後就感覺出來了。

不過謝蘭蘭還是經常陪著劉滿娣到寺裏燒香。小時候的謝蘭蘭有時會很反感跟著劉滿娣到佛寺,每次她都會覺得很煩,滿臉的不情願一直持續到踏出佛寺。隨著謝蘭蘭漸漸長成亭亭玉立的小姑娘,劉滿娣的額頭也悄悄地爬滿了皺紋,黑發之間也夾雜了幾縷白發。看著已經不再健朗的外婆,謝蘭蘭學會了隱藏自己的情緒,隻要她在劉滿娣身邊,她就會陪著劉滿娣走走,佛寺對她而言也不過是散步的地方而已。

快樂的時光總是如白駒過隙,轉瞬間,謝蘭蘭就要走了,隨行的還有舅舅李源的好友李金泉,在外省兩人都在同一個公司工作了幾十年,好得跟親兄弟毫無差別。

兒行千裏母擔憂,臨行前,劉滿娣就開始大包小包地準備著,生怕委屈自己在外地打工的寶貝兒子和外孫女。裝了滿滿兩桶十斤裝的花生油、幹無花果、幹花生、黑豆、黃豆、胡椒、自製的又香又辣的指天椒辣醬、花麥、番薯粉等雜七雜八加起來一大堆,生的也有曬幹的也有熟的也有。

幫忙收拾的謝蘭蘭看著忙得陀螺轉的外婆隻能仰天長歎,心裏默默道“外婆,幹脆把家搬過去得了。”那無花果是外婆平時都舍不得吃,曬成幹等著舅舅和她們回來吃的。現在外婆叫她幫忙,謝蘭蘭不是很情願,所以慢吞吞地,那麼老的外婆辛辛苦苦幹活得來的,哪能心安理得接受呢?

“天殺的,那老四的輾的米這麼多穀嘴,你看你看還有穀子呢!真是的。以後再也不去他那輾米了。” 劉滿娣憤憤不貧平地道。鬆樹皮似的手不停地在米裏劃來劃去,將穀子扔掉。

謝蘭蘭此時心裏樂開了花,那老四的輾米機壞得可真是時候,窗紗爛了點,輾出米就多了些穀嘴甚至沒輾到穀子。這樣正好,以此為借口,就不用帶那麼多米去舅舅家了,不帶最好了。

“外婆,算了,別挑了,這米那麼多怎麼挑也挑不幹淨。現在再去輾也來不急了,下次再帶去吧。

等會兒李叔叔就來了。”謝蘭蘭抓著那輾得不幹淨的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