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電腦成為幼兒的良師益友
幼教天地
作者:範純琦
摘 要: 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經濟不斷起飛、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電腦在人們的生活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電腦在幼兒眼裏更是無比神奇,這個像電視機一樣能發出聲音、顯示圖案、把自己也抓進去(如通過掃描儀掃描照片,通過攝像頭捕捉影像)的方方正正的東西吸引了他們,也激發了他們操作的欲望。但因為幼兒無法理解某些具體操作所產生的具體結果,這時我們就要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讓電腦真正成為幼兒的良師益友。
關鍵詞: 電腦 幼兒教育 大膽操作 合理使用
一、多種途徑認識電腦
電腦到底能做什麼?采用幼兒喜歡的方式讓他們了解,播放一首兒歌、放一段動畫片,或者用畫筆程序信手塗鴉、打開遊戲軟件讓幼兒認識一下(一個適合幼兒玩的遊戲),相信他們的興趣很快地就會激發起來。
1.故事性操作語言,充滿童趣。
《幼兒心理學》指出:幼兒的學習特點是無意識學習,如果向成人學電腦那樣直接學習電腦的基本使用方法,顯然是不適合的,生澀的技術術語、繁雜的操作原理會使幼兒失去興趣,如果將基本的操作方法賦予故事性,效果就事半功倍。例如:學習如何打開文件、打開網頁時,我們可以這樣引導幼兒:“小朋友們,電腦就像一個大的百寶盒,你們想要知道裏麵都有些什麼寶貝嗎?請你用你的食指輕輕按兩下鼠標點開你想要打開的百寶盒吧。”
2.易用性軟件,快樂學習。
電腦軟件紛繁複雜,難易程度也不同,幫助幼兒選擇適合的軟件才是因材施教。如:繪畫軟件可以用Windows附件中的畫筆程序、《金山畫王》等軟件,還可以選用益智類遊戲或針對幼兒開發的小遊戲,讓幼兒在快樂中有所收獲,提高能力。
二、大膽動手操作電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做中學,學中做”理論,實踐能力不是通過書本知識獲得發展的,而是通過幼兒自主地運用多樣的活動方式和方法,嚐試性地解決問題獲得發展的。所以教師僅演示還不夠,讓幼兒自己動手才能真正認識電腦,同時消除對電腦的神秘感。首先我們可以鼓勵幼兒從鍵盤、鼠標練起,如:按下鍵盤的按鍵感受按鍵的彈力,移動鼠標查看光標移動的方向和位置等。其次可以給幼兒講一下主機、顯示器的電源開關,進行開關機的練習,在幼兒動手操作時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1.開啟網絡大門,鼓勵獨立解決問題。
電腦不僅能保存文件、裝載軟件,還具有強大的網絡交互性,所以我們可以引導幼兒在遇到困難時嚐試通過電腦網絡尋找答案。例如:一次戶外活動,我發現許多小朋友都蹲在地下在看什麼東西,還時不時地指指點點,不知道在說著什麼,之後有幾個小朋友興奮地跑到我身邊告訴我:“琦琦老師,我們發現了一隻可愛的小蟲子,可好玩了,你看……”我和孩子們一起觀察這個可愛的小蟲子,孩子們發現這個小蟲子的身子一節一節的,一碰它就會把身體團成一個小圓球像個小西瓜,孩子還親切地叫這個小蟲子西瓜蟲、小球蟲……大家對這個小蟲子十分好奇,它的家在哪,它喜歡吃什麼……孩子們有一大堆的問題要問?我並沒有直截了當地把答案告訴幼兒,而是鼓勵幼兒一起問問電腦博士。於是我們帶著好奇心回到教室一起通過電腦網絡查找一係列有關“西瓜蟲”的信息。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幼兒感受到網絡蘊含著無限的知識寶藏,從而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