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深讀關鍵詞句,巧識材料主旨(1 / 2)

深讀關鍵詞句,巧識材料主旨

考試研究

作者:鄧秀潔

摘 要: “抓關鍵詞句”是高中學生必須掌握的作文審題立意法之一,這個看似簡單的方法暗藏玄機,學生在實踐中常常錯誤百出。本文借助高考真題和高考模擬題,從抓關鍵詞句要抓全、解讀詞句的語境義、揭示隱喻或本質、因果溯源四個方麵分析“抓關鍵詞句”審題立意法的具體運用,富有針對性和啟發性。

關鍵詞: 材料作文 關鍵詞句 審題立意法

在應試作文中,取得高分的秘訣首先是切合題意和緊扣中心,如果不切合題意,那麼再緊扣中心也難力挽狂瀾,所以作文的審題立意曆來是高考作文備考的重中之重。

近年來,材料作文在全國各省市高考作文題中約占2/3的比重,其審題立意不容忽視。雖然隨著高考作文審題難度的降低,大部分材料作文在審題立意上並沒有特意設置障礙,以為難考生,暗含材料主旨的關鍵詞句往往清晰可見。但是,在練習和考試中,由於學生對作為“文眼”的關鍵詞句的理解過於單一、表麵化,以致立意上常常出現偏差。其實,對作文材料中關鍵詞句的解讀是有章可循的,每一種類型的關鍵詞句都有其獨特的解讀角度,都有其必須注意的問題,得其章法,一切就會迎刃而解。

一、關鍵詞句要抓全,“限定範圍”不可丟

這一類的關鍵詞句往往是結構完整的句子,有主謂賓定狀補,所以常常不隻一個,除了表示話題的關鍵詞外,還有一些詞語對話題範圍做了限定,如果僅僅抓住話題的關鍵詞,拋開限定,則寫出的文章就會泛、偏,分數也就難令人滿意了。

例1:(2013年廣西南寧市一模)閱讀下麵的文字,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11月晚間,瑞典文學院宣布,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中國作家莫言。莫言成為有史以來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從得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到今天,莫言自稱仿佛經曆一場洗禮。“如同一麵鏡子,看到人心,看到世道,看到自己”。“洗禮”是基督教的一個很重要的儀式,表示洗淨原有的罪惡,更新自己的生命,後延伸比喻在艱難的磨煉和考驗後,對生命有了新的認識、新的起點和開端。

請以“洗禮”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分析】材料中的關鍵句很清晰,“洗禮……後來延伸比喻在艱難的磨煉和考驗後,對生命有了新的認識、新的起點和開端”。很多同學以“洗禮”為話題,寫“心靈的洗禮”、“親情的洗禮”、“文墨的洗禮”等,未免有先偏頗。隻要我們稍加留意就會發現材料中的關鍵句對話題“洗禮”作了具體的限製,“在艱難的磨煉和考驗後”,“對生命有了新的認識、新的起點和開端”,材料的主旨應該是經曆艱難的磨煉和洗禮後,有了收獲,對生命有了新的認識,其中包含三個關鍵詞“磨難”、“洗禮”、“新認識、新起來和開端”。當時全市集中評卷,作文評分細則裏有這麼一條:隻涉及“洗禮”,36~42分;隻涉及“磨難”、“洗禮”,42~48分;涉及“磨難”、“洗禮”、“新認識、新起來和開端”,46~60分。由此可見,關鍵詞句領悟得全與不全,是作文得分高低的分水嶺。

二、立足材料,解讀詞句的語境義

一詞多義在現代漢語中普遍存在,詞語和句子在其特定語境中有特定含義,如果按詞典的解釋生搬硬套,那麼難免理解出現偏差。所以,理解作文材料中的關鍵詞句的同時要關注該詞句的前後內容,它們是關鍵詞句的語境,也是理解關鍵詞句的依據。

例2:閱讀下麵文字,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一次,蓋達爾旅行時,有一個小學生認出了他,搶著替他提皮箱。小學生見皮箱十分破舊,便說:“先生是大名鼎鼎的蓋達爾,為什麼用的皮箱卻是隨隨便便的呢?太不協調了。”“不協調嗎?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卻是隨隨便便的,那豈不是更糟?”蓋達爾笑著說。

小學生看著蓋達爾笑了。

全麵理解材料,可以從一個側麵、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或其含意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分析】該作文材料的關鍵句是“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卻是隨隨便便的,那豈不是更糟”?對關鍵詞“隨隨便便”的理解成了立意的關鍵。“隨隨便便”在材料中出現兩次,一處是“皮箱卻是隨隨便便的”,此處“隨隨便便”在上一句中有相應的內容“皮箱十分破舊”,再結合“大名鼎鼎”,皮箱的“隨隨便便”就可以理解為皮箱不是名牌,沒有高品質,十分破舊;那麼,人的“隨隨便便”就是沒有真學問,粗陋。作文可以立意為做人不應該隨隨便便,要做有真才實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