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繼續趕路(2 / 2)

“嗬嗬,要是退回去,齋子哥給那鹽販子黃巢說道說道沒準這事就成了!”

“那不好說,後來吧,五代的耀州節度使溫韜,此人似乎生下來就是給李唐王朝的皇帝陵墓找麻煩的。在乾陵之前已經挖掘了17座唐皇陵,隻剩下乾陵。但他的理想在此破滅。和黃巢一樣,他也興動數萬人馬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三次上山均遭風雨大作,人馬一撤,天氣立即轉晴。溫韜實在想不明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但他還是沒有再繼續挖下去,遂此絕了念頭。乾陵至此逃過第二劫!”

“齋大哥,你說的這個真有?為什麼一上山就風雨大作,是不是民間多迷信,謠傳?”

“妹子,我跟你說,民間的確多迷信,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天迷信被證實本身就屬於科學呢?民間很多傳聞隻是沒有證據,但沒有證據證明的東西並不代表不是真的,後來吧,民國的國民黨孫連仲,出動一個現代化整編師,盜墓的工具也不再是鋤頭、鐵鍬,而是開山劈石如切菜的機槍大炮,他帶領部下,學著孫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樣子,在梁山上埋鍋造飯安下營寨,用軍事演習作幌子,黑色炸藥炸開墓道三層豎立石條,正準備進入時,突然冒出一股濃煙,盤旋而上,成為龍卷風,頓時天昏地暗,走石飛沙,7個陝西籍士兵首當其衝,立即吐血身亡,其他人哪裏還敢再向前,大喊著跑了出來,就這樣,乾陵終於躲過最後一劫!”

“還是那句話,躲過一劫沒準是運氣,要是劫劫都躲過就絕不是運氣!”二叔繼續說,“按照現存的文獻資料記載,乾陵外部有一條溝通地宮的“羨道”,又叫“誕道”,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隧道,這條隧道是由塹壕與石洞兩部分構成的,兩段交接處便是地宮宮門的所在。1959年至 1960年,考古工作者曾兩次對乾陵隧道進行了勘查與試掘。特別是1960年3月對隧道進行了大麵積揭露。揭露的情況表明,乾陵的這條隧道露天部分全長63.10米,寬3.9米;位於梁山主峰南麵中腰部脊梁偏東處。呈斜坡形狀。內部結構是用一至二噸重的長方形石條疊徹。共疊砌了39層。表層約用410塊石條。石條與石條上下、左右之間均以鐵細腰掛板、鐵棍拴拉,然後再在其縫隙之間澆灌鐵漿,從而使石條之間不能移動,成為一體。通過隧道進入宮門。根據文獻記載,唐太宗昭陵的石門達五重之多。乾陵地官石門有多少,不得而知,不過可以肯定,地宮的石門一定是堅固可靠的。進入宮門便可以到達墓室。墓室是地宮的主體根據“號墓為陵”的懿德太子墓推測,乾陵地宮墓室至少是前、中、後三室。從唐人的宇宙觀和已發掘的王公大臣、皇親國戚陪葬墓分析,墓室的結構當是上園下方,頂部為穹隆式,底部是四方形。至於墓室的大小,目前尚無具體材料可資說明。可以想象要比永泰公主、懿德太子墓室大得多。”

“一等,老二,咱們,咱們這趟不會是要進入乾陵吧,你幹嘛記這麼詳細!”

“就像齋子說的,宮女房是乾陵的一部分,有備無患,天下萬物都不是獨立存在的,萬物相生相克!”

“後邊那輛車怎麼距離咱們越來越遠?”雯雯這話一說,我們都不約而同的往後看,可不,本來一直緊跟我們的那輛靈異事件調查組的車明顯拉開了距離!

“齋子哥,你開的太快了,要不等等那車?”我說了一句。

“不用,沒準那車遇到了啥,不給咱們打電話,咱就不用管,這條路要是不遇到點啥反而不正常了!”

氣氛是可以潛移默化感染一個人的,要是之前,雯雯一聽這話肯定會緊張,但是方才說了一通乾陵,多少把人帶到了一個迷一般的感覺中,讓人不由得的剝離開去純粹的科學論去看待事物,我能感覺的出來雯雯開始慢慢融入了我們這類人中。

看來我不是個會拐彎的人,遇到事情太單刀直入,這種單刀直入我一直以為是一種直白,坦誠,如今發現,錯了,齋子看著比較粗,吊兒郎當,但是心細,情商高,懂得跟不同的人如何相處,甚至能看透別人之後用迎合別人的軟方式去軟化這個人。

看來老爺子安排齋子跟我們一起是大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