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十二章 君臨天下(大結局)(2 / 3)

“不行,他為寡人統一六國,北逐東胡,立下汗馬功勞,寡人不能負他!”辰淩說道。

宣太後咯咯輕笑道:“飛鳥盡,良弓藏,秦開正因為軍功太大,功高震主,你真的對他毫無防備?這樣一個大將軍,在亂世是人傑,在盛世,那就是禍根,天下安定了,要這些厲害的武將有什麼用,一旦造反,你能鎮壓得住嗎?”

辰淩很清楚對方在循循善誘,說的也不無道理,曆史上,很多的開國皇帝,在天下平定之後,對那些立下赫赫戰功的武將,露出屠刀,一個個斬殺滅盡,斷了後患。

好在他是穿越者,有曆史典故做鏡子,能有借鑒,他沒有直接回答,隻是敷衍道:“我考慮一下吧,不過,我們之間的事,的確有誤會,當初我是中了你的藥,才被動苟合,我勸你還是收口如瓶,在你兒子麵前,多少保留一些做母親的尊嚴!”

辰淩說完之後,再不理會她,讓人把階下囚的宣太後帶走了。

………

七日後,各項實施方略準備妥當,辰淩在王宮召開了大型朝會,一身淩厲的氣勢,高高在上,正襟危坐,俯視下方的文武大臣,等所有臣子下跪高呼萬歲之後,他的神色仍不動如山,讓人看不清君王的想法。

“君上萬歲萬萬歲!”

“都平身吧——”辰淩身上多出一股皇者氣勢,威嚴肅穆,繼續朗聲道:“六國既滅,天下初定,需要公布統一的典章製度,統一的貨幣、度衡量等,下麵,就由樂丞相,來公布!”

樂毅站出來,神色嚴謹,手中帶著一個卷軸,那是詔書,郎朗念道:“君上即為,采六國禮儀之善,濟濟依古,璨璨更新,以成典則。國曰華夏,稱呼為朕;君號皇帝,帝印玉璽;國色蔚藍,國水易河;所至曰幸,所進曰禦;皇帝冠曰通天冠高九寸,臣民稱皇帝為陛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統一貨幣,外儒內法,興建官學,普及教育,惠及民生……”

等樂毅讀完之後,群臣讚同,齊聲喊著‘陛下萬歲萬萬歲’。

接下來,論功行賞,大封功臣,並且宣布全國分三十六郡,郡下有州,州下有縣,類似與今天的省市縣三級製度,層層管轄,集權流向中央,再往下,鄉亭裏基層民治係統,上下暢通。

朝官除了九卿之外,還設了三省六部,中書、門下、秘書三省,長官均為宰相,廢除了丞相一職,如此就削弱了丞相權力膨脹的隱患,多設宰相,便於相互製衡,不使一家獨大。

除此之外,還有諸多部門,不過前期華夏改製的時候,都曾頒布過,就是增添人員和職責而已。

這時有一位禦史諫官站出來,是個儒家大夫,拱手道:“陛下,臣有事啟奏。”

“卿家說來!”

“我燕軍平定六國,乃仁義之師,可秦開將軍在河西之戰,縱容部下,燒殺搶奪,犯下罪行累累,請陛下明察,對秦將軍依國法處罪!”

辰淩皺了一下眉頭,見附和的人越來越多,多是一些儒士文官,他心中一動,不知這是否天下安定之後,文官在崛起,有意聯合要排擠、打壓武官勢力,來提升他們在朝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朝政虛虛實實,黨派諸多,不可能上下完全一心,作為君王,需要審時度勢,懂得判斷,並且深知平衡之術,有陰就有陽,陰陽魚圖,就是大道之理,君王若不懂分化、調和,任何一方獨大,都會對皇權造成威脅,架空皇帝。

“朕會派刑部、禦史台,徹查此事!”辰淩發話了,心中卻有意保一次秦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