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雙方死傷都上萬人,不可謂不慘烈。
次日,薑雄武帶兵十萬繼續攻打城關,同樣猛攻下來,死傷不少。
楚軍將士隻有十萬,這樣劇烈消耗了兩日,幾乎每名士卒都輪番上過戰場了,傷員已經躺滿了傷兵營。
第三日,劇辛親自坐鎮中軍,出動了二十萬兵馬,已經把城關下方的空地全部沾滿,黑壓壓的一片,聲勢懾人。
白天的攻勢未變,把剩餘的十萬混編人馬也曆練了一番。
直到黃昏時候,一聲驚天炸響,雄關的城門,隨著突如其來的爆炸聲,石門轟然碎裂,毫無防備的城門內楚軍徹底傻了眼。
“殺進去,破城——”
隨後,燕京精銳鐵騎、陌刀營甲士呼嘯著凶猛湧入,以雷霆之勢,橫掃城關內的殘兵。
局勢一麵倒,裏麵的楚軍再也沒有了還擊之地,潰敗退走,被掩殺上萬人。
如此,楚國北部邊戍城關告破了。
劇辛下令,大軍駐紮邊關,修複城牆,並且撫恤陣亡的烈士,治療傷員等,四十萬大軍,三天下來,就折損了六七萬人,不過經過這次浴火洗禮,鍛煉了真金,使隊伍先前的慵懶、水土不服、混合難調等負麵因素都給清除了。
楚國的邊界將士,陣亡和投降者占了多數,隻有少數人,逃亡後方,慌不擇路,有的甚至解甲歸田了,對楚國抗燕,已經不抱希望了。
邊戍失守的消息在幾日後,傳回到了壽春和郢都,楚國王宮和老貴族們全都震驚了。
“儲君,燕軍勢大,四五十萬進入了我楚境,靈璧、陽夏、城父的駐守兵力,隻有幾萬人,根本阻擋不住燕軍襲擊,壽春城隻有淮水一道防線,太過危險,不如今早搬回郢都,那裏才是我楚王城!”
一位叫黃璣的大臣站出來道:“燕軍很快就能攻到了,隻有退回長江一帶,深入楚國腹地,這樣把戰線拖長,讓燕軍的軍力不斷分流,深入泥潭,拖垮燕軍,這樣我楚家才有機會反敗為勝,否則光硬碰硬,剩下二十萬新軍,根本擋不住敵軍的猛撲!”
這黃璣也算楚國一位謀臣,其子黃歇,現在隻有八歲,正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春申君。
許多大臣聽到黃璣的進諫後,大部分表示讚同,畢竟依靠淮水之險和二十萬新軍,不足以阻擋數十萬燕軍,隻有不斷後撤,引燕軍進入楚國腹地,崇山峻嶺,湖泊遍地,北方的將士水土不服,會逐漸拖垮燕國大軍。
這也是曆史上李信伐楚被項燕擊敗,而王翦伐楚,為何要六十萬大軍的原因,楚國地廣,地形複雜,不像中原那樣一馬平川,人數少了,兵力一分散,很容易被逐一擊破、吞噬掉。
太子熊橫沉吟半晌,神色猶豫不定,最後在昭睢等大臣及樊離、熬滄等武將的勸諫下,終於決定,退往長江吳越一帶,要引燕軍長驅直入,孤軍深到崇山峻嶺的楚越之地,然後再進行伏擊。
————
(PS:剛動筆寫戰國時,根據大綱,預計寫四十二卷,1008章結束,現在到了張數,因為後期字數偏少,所以尚未完成,不過也差不多了,隻剩下伐楚和伐秦,最後十章左右應該要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