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淩還寫下秘旨,一是吩咐鄭安平,準備在趙國朝堂內,見機行事,關鍵時候促成有利於秦國的謠言,對趙國致命一擊;二是頻繁調動各大軍區的精兵,前往易水關和趙燕邊界,隨時待命出擊。
轉眼到了六月,炎日流火,秦軍休整完畢,開始在趙軍的壁壘防線前,布陣列隊,向趙軍防線發起威猛的攻勢,來試探一下趙軍壁壘的虛實,以及錘煉秦國新來將士們的血性和作戰經驗。
三方都不約而同使用了新到的援軍,展開猛烈的交鋒,一天下來,死傷無數,整個防線前的曠野,到處都是秦韓兩軍的屍體,防線內,趙軍同樣也傷亡不少,在攻方的一半傷亡數左右。
兵臨城下,金戈鐵馬,操矛弄弩,振鼓狂歌!
威猛的秦軍,夾帶著一些韓軍,不斷攻擊趙軍防線壁壘,廉頗不動如山,指揮若定,任秦韓聯軍如何強攻,都不主動出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防禦政策,穩住了局勢。
白起在這時也沒閑著,早已派出裨將孟羽,帶著兩萬人,在空倉嶺後方數十裏外,上黨郡一個長平村地,開始修築了壁壘,這裏是聯軍撤退、趙軍追擊的必經之路。
白起在等待,等待著趙國的謠言四起,趙王換將!
這將是白起決定勝局的最後一招!
如果趙王不中計,依然用廉頗為將,不出一年,聯軍就要撤退,五十萬大軍的軍需消耗,遠離本土作戰,簡直是天文數字,如今的秦國雖然強盛,但是儲備也熬不住這樣大的長期消耗。
邯鄲城。
越來越多的不利於趙軍的消息傳來,大街小巷,流言蜚語,把這次秦趙對決渲染的異常緊張。
“秦軍出動了五十萬,據說已經連攻克空倉嶺、光狼城,現在正在猛攻最後一道防線,如果防線再失守,五十萬秦軍,就要攻入邯鄲了。”
“這次起因,都是因為趙王年紀氣盛,企圖吞並韓國,導致韓求援於秦,演化這場戰爭,現在戰國危難了。”
“秦軍虎狼之兵,西戎落後之風,什麼事都幹得出來,可得小心。”
“聽說一些商號,都已經開始撤離了,尤其是燕、魏兩國不少商鋪、商賈都關門了,害怕秦軍攻入邯鄲屠城!”
“現在物價上漲,物資緊缺,就連白家、辰家這等大商號,都停止營業,糧食、布匹、日常用品短缺,如今一些商人都退往魏、燕了……”
“聽說廉頗這個青年將軍,隻會守城,不會進攻,所以才數次招惹敗績,無法反攻秦韓聯軍!”
“還不止,聽說廉頗早對趙王奪權,暗害趙武靈王不滿,所以根本就沒想著擊退秦軍,等到廉頗大權在握,與一些舊臣嫡係聯合,可能要逼趙何下台,另立新儲君了……”
邯鄲城內流言四起,民心動搖,已經杯弓蛇影,擔驚害怕起來。
禦史官把這些民巷的傳言秘密稟告給了趙何,氣得趙惠文王暴跳如雷,許多矛頭都指向了他,老百姓背後罵他一無是處,使得趙何難以容忍,尤其是關於廉頗無意主動退敵,就是等待朝廷派出三軍大權,四十萬兵力,可以逼迫趙王下台的傳言,直接命中了趙何的逆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