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三章 流言蜚語(2 / 2)

趙何聽了他一番言論,微微點頭,覺得有些道理,開口催促道:“接著說下去。”

“君上目前要做的,除了穩固朝廷,製住流言傳播這些治標的途徑入手外,還需治本,徹底摧垮流言!”

“哦,如何治本,徹底根除?”趙何來了興趣,忍不住發問。

鄭安平微笑道:“君上隻要做出幾件大事,甚至不弱於趙主父生前的功績,就能壓蓋住了先帝的鋒芒和光輝,讓國人振奮人心,再也不會說什麼君上不如先帝的話來!”

“妙啊!”趙何拍手大笑,事實上,他也有這樣的想法,隻是還沒考慮這麼遠,這時經過鄭安平的點撥,一下子豁然開朗,心中那些宏圖偉業,遠大抱負,瞬間被點燃起來。

“不錯,先帝能做到的,寡人也能做到,而且會做的更好!趙國兵多將廣,地形多險地,易守難攻,民風彪悍,早就有了問鼎中原,稱霸諸侯的實力,奈何趙主父英年早逝,這個重任,自然落到寡人的肩上!”

趙何冠冕堂皇地說了一番場麵話,給自己壯了聲威,繼續問道:“鄭卿家認為,當前趙國,該如何繼續實施霸業呢?”

言下之意,就是詢問鄭安平,下一步該如何做,要出兵討伐哪個諸侯國。

鄭安平早就得到燕國的指示,要把矛頭指向韓國,通過韓國,引發秦趙的衝突,最後兩國大戰,否則讓趙國攻打秦國,估計全朝上下都不會同意這樣愚蠢的做法,趙國不怕秦國,但也沒有必要找最強一個諸侯去硬拚,那不是犯傻嗎?

同理,秦國也不會主動進攻趙國,任何遊說之客,縱橫大家,要把秦趙說服相互攻打,幾乎不可能做到,需要一個導火索,而澹台清兒卻一語道破玄機,點中了夾在趙秦之間的韓國。

鄭安平條理清晰地說道:“啟奏君上,臣觀戰國山河圖,覺得趙國目前要振聲威,當向諸侯開戰,繼續開疆拓土,可是西麵秦國強橫,地形易守難攻;北麵燕國遠離中土,大部分處在塞外苦寒之地,遠不如中原富裕,東麵齊國已滅,被四國瓜分,暫時不宜擴張,正南麵鄰國有魏,但是魏國武卒也不是輕易擊敗的,而且魏軍比咱們趙軍,也隻是若了半籌而已,兩軍交鋒,損傷嚴重;而楚國,更是鞭長莫及,難以夠到!

“所以當前五個諸侯,隻有韓國,與趙國隻隔著一條黃河而已,西南比鄰,如果能渡過孟津渡口,大軍就能殺入韓境,以韓國的二十多萬總兵力,地形狹小,根本抵抗不了多久,吞並韓國,可堵住函穀關,剪除來自西部秦國的威脅,向東可虎視中原,對魏楚構成威脅,乃是趙國日後吞並六國的一個跳板!”

趙何聞言神色大喜,覺得他分析的大有道理,不光是他,連趙成、高信、李兌、肥義、樓緩等人,都認為鄭安平說的沒錯,剩下五國諸侯,唯有韓國與趙同宗同源,比鄰靠近,而且最容易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