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宣王終於忍不住了,驀然拍案怒道:“爾等元老,如此捕風捉影,當殿流播蠱惑之辭,算得國事對策麼?孤王不聽也罷,爾等速速下殿去吧,否則別怪孤王不客氣!”
田鋯高聲抗辯道:“原是君上許臣等盡言,更逼臣等將密事公開,既已言明,君上便當批駁有道,何能不了了之?!”
其餘元老們也抖動血書同聲附和:“老將軍所言極是,我王不能不了了之!”
那一片蒼老的頭顱竟一齊叩地咚咚,竟沒有一個人起來,顯然要向齊王逼宮了。
齊宣王倒是一下子愣怔了,這才真正意識到事情遠比他想象的要嚴重得多!這些元老們顯然是有備而來,大有以死諫威脅他就範的意思,一時之間,他也不知如何應對了。
這些都是貴族元老,外戚豪門,殺也殺不得,關也關不得,每個老頭子的背後,都站著龐大的家族。
孟嚐君卻是麵色鐵青,礙著方才彈劾他的惡言,他隻有等齊宣王命令行事。齊宣王一愣怔,急切間他也不知如何扭轉這個僵持局麵了。
蘇秦想到當時在燕國變法之時,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不過燕國的貴族比較少,勢力也沒有太過龐大,而且在內亂期間,被搗毀不少根基,所以對變法的阻力要小很多。
齊國的曆次變法,顯然沒有觸動過貴族的根本利益,以至於齊國的貴族外戚,世襲下來,兼並土地,越來越強盛,已經腐爛到骨子裏了。
蘇秦從容不迫地站起來,一拱手道:“啟奏君上,請準蘇秦與元老們辯駁國事。”
齊王聞言一喜,心想怎麼把他的身份忘記了,這可是不下於張儀的縱橫家,當今天下有能辯解過他的對手嗎?
“好,蘇丞相盡管與他們駁難,孤王洗耳恭聽!”
蘇秦轉身看著十六七位元老和重臣,淡淡一笑,目光卻很犀利,開口問道:“敢問晏大人,在下隻聽說窮則思變,變則通,通則久,至於閣下所謂的‘三變破國’出自何典故?亦或哪位賢者杜撰?
晏首沒想到他會問這個,有點彷徨道:“這卻與你何幹?隻須占得大道公理便是!”
蘇秦神采飛揚,充滿了睿智的神色,哈哈大笑道:“隻可惜啊,全然信口雌黃!”
他走到大殿中央,在元老們麵前悠閑的踱著步子,目光卻盯在晏首的臉上,朗聲而談道:“順勢而動,應時而興,此乃三千年來邦國興亡之大道;五帝不同道,三王不同法,舜變堯,禹變舜,商湯變夏桀,周武變殷紂,平王變西周,三家分晉變春秋,李悝新法變戰國,商鞅新法變強弱。亙古三千年,一個‘變’字囊括了天下風雲!”
“善變者強,不變者亡,豈有他哉!戰國以來,魏國兩代巨變而成霸主,魏惠王沒有第三變而一落千丈;楚國兩變問鼎中原,楚威王三變不成而做魚肉;秦國兩次小變,出不得函穀關一步,孝公與商鞅第三次大變,而成天下第一強!所謂三變破國,可曾在一個國家應驗?!”
元老們聽到這,喘息一片,氣勢明顯弱了許多,但是目光卻仍顯然不服氣。
蘇秦口氣一轉道:“再說齊國,太公田和之變在國體,先君齊威王之變在吏治,既非法度完備,更未觸及根本。根本何在?在於田製、封地、隸農、政體四大症結;我君上要第三變,正是要真正徹底的象秦國那樣變法!這第三變恰恰是齊國強大的根本,是齊國統一天下的起點,否則,便隻有任秦國欺侮而不能戰勝!諸位倒是說說,究竟是三變強國?還是三變破國?”
元老們瞠目結舌,竟無一人說話,這三變破國的理論,似乎講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