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九章 視察海軍(2 / 2)

木船在明朝時期,鄭和下西洋時候,曾打造出了寶船,最大的寶船長四十四丈四尺,寬十八丈,載重量八百噸,折合現今長度為150多米,寬約61米,船有四層,船上九桅可掛十二張帆。

這種船可容納上千人,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隻,它的體式巍然,巨無匹敵,據傳它的鐵舵錨重上千斤,須要兩三百人才能舉動。

現在燕國海軍剛起步,船隻還有待逐步改善和研發,以目前古代的國力,不宜太過發展航海事業,因為大航海時代,在十四五世紀,那是歐洲夢想著去東方尋找金子夢,開辟航道進行殖民掠奪,需要傾國之力來推動。

辰淩目前隻考慮著把海軍作為一支隱秘力量,在伐齊和伐楚時候,突然搶灘登陸,插入敵國腹地,裏應外合,配合路麵騎兵和步兵作戰,出其不意,至於航海事業,至少要等平定六國之後再深涉慮。

“這樣的船艦,加工多少艘了?”辰淩詢問造船坊的負責人鄭遜。

這位廠督也是墨家的大匠師之一,擅長研究浮力方麵,尤其是船隻和氣艇方麵,擔任造船坊的廠督之後,很有敬業精神,年紀四十多歲,這造船學術方麵可謂戰國首屈一指的。

鄭遜如實答道:“啟稟燕王,兩年內,已經建造了二十餘艘,每艘船隻可載一千人輕甲士,如果攜帶馬匹和備用軍械、糧草,隻能載六百人!”

辰淩點頭道:“一千人,已經不錯了,普通船隻,載人也不過百人,咱們的燕國戰船,已經遠領先其它諸侯了,不過,在船體方麵,希望能繼續改進,承載量繼續加大,到時候,可能要在船身安裝銅門火炮,增加重量。”

“安裝銅門火炮?那是什麼?”

辰淩道:“一種武器,還需要幾年的研製出來,你們還有充足時間對船體的改造。”

鄭遜放心下了,如果時間太急促,短期內還真沒有辦法繼續加長加寬了,目前達到了船身能力的極限。

辰淩繼續道:“另外,也要打造一些大型貨船和糧船,遼東的物資和軍械,運往燕京城、易水軍區,在陸地上需要橫跨燕山支脈的山道,路途顛簸,崎嶇難行,以後有了海運,可從遼東半島建立幾個渡口,直接跨越渤海,抵達西麵海岸線,與燕京方向通航。”

“臣領命——”鄭遜彎身恭敬答道。

辰淩微微點頭,這次檢閱了水師,心中有了定數,接下來,在燕京東南海岸線,也要建起防禦和渡口,以防日後齊國突發奇想,發動水軍登陸,造成軍事被動。

如今三年的變法結束了,初定的土地家庭承包到期,當下朝廷應該開始啟動新一輪的五年計劃,更穩定地推行變法國策,富國強兵,為吞並六國做好準備,五年之後,發展順利,或許能對齊趙用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