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章 布六國局(2 / 2)

齊王聞言高興,同時對蘇秦這種重承諾,不為高爵所動的精神和風範所動容,點頭道:“蘇卿真乃信人也,不愧為戰國縱橫名士,齊國大門,永遠為你敞開著——”

蘇秦立即彎身行禮,裝作受寵若驚,誠惶誠恐的樣子,心想則想,先讓齊國自己再折騰兩年吧,估計兩年內,發遭到各國肘製,內爭不斷,兩年後齊國陷入泥潭,自己再來解鈴,破開齊國朝政。

…………

辰淩在燕國執政,經過一段時間批閱奏折,召開朝會,以及與軍機大臣們商議國家大事,對上位者,有了新的理解,越來越有君王的風範和手段了。

當他收到蘇秦派人發回的密函,看到齊國即將稱帝號的事情,忍不住一陣大笑。

齊國終於要上鉤了,要破開戰國的格局,必先從齊國入手。

首先,燕國與齊國是近鄰,也是南大門之一,與趙國幾乎擋住了燕國南下之路,要入侵中原,就要先掃開趙國與齊國,但是趙國有趙武靈王,以及平原君、廉頗、藺相如、馬服君趙奢等文武棟梁大材,很難下手。

而且趙武靈王本身又是一位君主,趙軍凶悍,絲毫不亞於秦軍和魏軍,短期內趙施展謀略,是很不智的表現。

所以,對齊國動刀,就成為最佳之選。

因為齊宣王這個人,傲慢自大,目光短淺,沒有長遠的政治思維,整日做著霸主的美夢,卻不思在朝政根本上下功夫,隻在乎表麵得失,最好下手。

何況齊國與燕國都臨近渤海,燕國有了海軍陸戰營,正在秘密建造大批船艦,等到火藥和大炮研製出來,放在船上,可以沿著海岸線,從齊國海灘秘密登陸,直取京師,消滅齊國,並非多大難事。

但是戰國這一盤局,牽扯太大,七雄之間,既競爭,又合作,哪一方獨大,或者展現出來一統天下的姿態,必然會遭到其它國聯合壓製,這是必然的,曆史上,秦國能統一,也是蓄謀很久,而已廣泛,最後人力、物力、財力、軍力達到一個強盛巔峰,然後以雷霆之橫掃,十年之內,滅掉六國,如果戰事拖延,讓六國聯合,那就糟了。

最主要的,辰淩考慮以經濟和文化為利劍,率先對六國進行攻擊,畢竟秦國統一後,瞬間又崩塌,就是因為軍事、政治上統一,但是文化和經濟不統一,導致滅亡,為防止六國後,再增時段,辰淩擬定了新戰略。

什麼樣的奪權方式最安全,而且最容易成功?絕對不是槍炮的轟擊和百萬甲士鐵蹄的踐踏。

溫水煮青蛙的實驗,就是在你不知不覺的時候,你已經落入他們掌心,成為他們的囊中之物。

這就是辰淩的目的,悄無聲息的,以合作的姿態,在各地建工廠,賄賂各朝廷要員,以金錢鋪路,朝政護航,間諜暗殺開道,將一個諸侯國經濟命脈率先控製在自己的手中。

當有一天六國醒悟過來,發現他們用的貨幣,吃的食物,用的工具,生活用品等等,都是燕國製造的……會不會覺得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