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 水力鑄造機(2 / 2)

辰淩這是近期通過水灌曹州,見識到了大自然的威勢,忽然靈光突發奇想,要大舉借用水力這一資源,聯係到歐洲近代發展,與水力車床的關係,太過密切了,甚至是裏程碑的作用。

根據歐洲工業史,最早的水錘出現於15世紀,率先德國錫耶格蘭德采用了杠杆錘或落錘,所用水輪軸與錘杆平行,末端為凸輪,使錘杆升高到支點和錘頭之間,這種錘的工作速度為每分鍾70次,且能夠舉起較大的錘頭;以後出現了尾錘,鍛打速度每分鍾200次,錘頭重量50到250公斤,極大地解決了鍛造工藝,使大批量生產成為可能,從而拉開了工業的序幕。

十五世紀末期,水力衝壓機、水力鑄造機等相繼出現,為後來的蒸汽機的發明與創造,提供了物質條件和可能。

辰淩覺得發明蒸汽機,就如同憑空造樓閣,不隻是理論接受問題,而是相應的各種零件,根本沒有,甚至說,達不到要求,需要軸承、活塞、鋼結構等,這個戰國時代,連鐵質都不合格,更別說鋼鐵了。

因此,他決定把燕國的工業研究,放在水力車身上,包括鑄造機、衝壓機、切割機、壓彎機等,如果在十年內,發明出來,並投入使用,或許二十年後,就能大批量生產鋼鐵了,打造板甲出來,硬度遠遠超過古代任何其他盔甲。

覆蓋全身的甲板用鋼關節連接,這種鋼製烏龜殼可以使燕國士兵擁有戰國、乃至全世界最強的防護能力,對於其他諸侯穿著重甲的士兵也有最高的靈活性,試想一下,一支渾身板甲的精銳戰士,刀槍不入,衝鋒在前,不懼弓箭,將是如何凶猛,橫掃千軍,所向無敵。

“利用水力,大自然的力量,真是厲害!”澹台清兒精通兵法,善於捕捉自然力量,對於他的提議,一點就通,頗為感慨。

如果燕國真如對方所說,使用這種淫工巧技,說不定真能在短短十年,投入使用,燕國的手工業、軍工兵甲、鐵質器都將大幅度躍進,超脫其它諸侯國,倘若秘密生產,整個戰國人,還都以為燕國最滯後,最衰落,卻想不到,燕國已經暗自悄然崛起了,等秦齊趙魏楚反應過來,燕國已經是龐然大物,具備了統一天下的實力,六國滅亡,水到渠成。

“那如何解決糧食問題?”澹台清兒問到了關鍵之處。

辰淩攤開桌上地圖,在羊皮卷社稷圖上指點道:“清兒姑娘請看,這是太行山餘脈,這是易水長城,隔絕了齊、趙、秦三國的進攻,目前在燕國境內,有灤河、大淩河、遼河、西拉木倫河組成一個遼河平原地帶,水域充足,地勢平坦,黑土地肥沃,足夠目前燕國百萬人口耕種。”

“遼河以北,那是箕子朝鮮、東胡眾部落,五年之後,燕兵奔襲東胡,把胡人從黑土地上趕入北地草原,這樣燕國遼東以北,就有了遼闊廣袤的東北平原,燕山外,有燕國天然牧場訓練騎兵,還有渤海灣訓練海軍戰艦,隻要擋住燕國南麵的大門,幾乎五國聯軍來攻,也無法夾攻燕國,這是地利優勢,隔絕強敵,因此糧食問題就不足為患了。”

澹台清兒終於動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