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絕對國力(2 / 2)

“百萬鐵甲雄獅,就是一百萬壯丁啊,就以三人為一戶,那也少三百萬戶人口,再說,人口之家,不可能都是壯丁,還有婦孺孩童,老人野叟,至少人口要達到五百萬戶,這是最少估計,目前秦國雖然有三十年的變法成績,但人口隻有一百萬戶,還包括西戎很多部落,早有異心,因此沒有幾代的繁衍,難成大事,此乃其一。”

澹台清兒靜如明月,氣質脫俗,有一種難言的光環籠罩,顯得無比聖潔,此刻的她,早已收起了仙子超然玄遠的神態,而是收起了氣息,謙虛地聽著,臉色的神色不斷變幻,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正是關鍵,以前從未考慮這樣細致。

“第二,糧草問題,百萬雄獅,征戰十年,需要多少糧草,天文數字,而且遠離本土作戰,運輸過程中的消耗,相鄰國家征戰,是五存一,跨一個諸侯國再作戰,十存一都不止,如果從渭川糧倉運糧,去燕國打仗,至少要三十存一,也就是運輸三十萬石的糧食,隻有一萬石的糧食能被送到,其它都在途中消耗掉了,而且壯丁都被拉去戰場作戰,運輸隊伍更加龐大,至少要雙倍的人來運輸糧草,如果六十萬人在外作戰,就需要一百二十萬人,直接或間接地服務於運輸,那麼誰來種糧呢?春耕秋收,也同樣需要人力啊!”

“何況秦國多山嶺之地,土地貧瘠,目前隻有一處能做糧倉,那就是渭水八百裏平原,能保證目前秦國的糧草供給,但隻是三四十萬兵戈,在本土的消耗,而不是百萬大軍,遠征的消耗,差十倍都不止。盡管秦國有洛涇之水的平原,還有巴蜀的後倉,但這兩處,目前還沒有用武之地。”

“洛水、涇水不是大旱就是大澇之年,十年中,幾乎收成不多,旱時收成減半,澇時收成亦減半,幾乎沒有豐收年;巴蜀道路崎嶇,無法運糧出來,而且巴蜀河流十年裏八年泛濫,非旱即澇,自給自足都很困難,何況秦軍剛占領不足十年,當地武裝反抗頻繁,每年都要投入兵力和糧草消耗,更別說往外運糧,填充國庫了。”

“要改變這兩處,除非興修水利,洛水、涇水之間能築起水渠,灌溉當地的田野,旱澇保收,巴蜀也一樣,必須派去駐守官員,治理民政,等二十年後巴蜀民心歸攏,期間有精通水利人,改造巴蜀的河道,建水渠工程,便不利為有利,數十年後,才能變成糧草。”

這一切,其實都是辰淩在後世看記錄片的時候,聽來的,講解大秦國興衰的時候,把這些都涵蓋了進去,秦始皇為發動統一戰爭,征調百萬雄獅,兩百萬苦力運糧,全國備戰,每家除口糧外,一律上繳,所有男丁及婦孺,統一聽從調遣,全民皆兵都發揮了巨大作用。

而且秦國後來有了李冰的都江堰,鄭國的鄭國渠,才使得巴蜀、洛涇之地,變成了兩大糧倉,為秦國源源不斷提供糧草,否則,統一戰爭都是空談。

清兒聽完之後,長長吐了一口氣,光著人口和糧草兩項,就難道了所有諸侯國,難怪以秦國蒸蒸日上的趨勢,還要七八十年的籌備,果然不是空談,對於辰淩的分析,打心底佩服了,但是轉念一想:不對,他說這幾十年內,有一個諸侯國會取而代之,這怎麼可能,哪一個諸侯國能超越秦國的優勢?這時候的玄女,更加充滿好奇了,眸光中多出一絲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