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八月初一,以宋國為首的五國生死同盟正式成立,宋、衛、中山、魯、越五個二流諸侯國,彙聚在一起,各國君王親自到來,憂心忡忡,拜見盟主,共商救國大事。
宋國的君主是宋康王,又稱宋王偃,是一個異數,乃宋國第三十五任國君,原名戴偃,宋剔成君之弟,天生神力,勇猛過人,有宋國第一勇士之稱,力能屈伸鐵鉤,剔成二十七年(前329年),戴偃以武力取得宋國君主之位,宋剔成君逃至齊國。
宋王偃在第十一年時,自立為王,滅滕國、削國,武力勇猛,隨後親手打造一支五千人的武士隊伍,不是武師都難以入伍為卒,絕對一支凶猛的戰隊。
五千武師什麼概念,相當於十大聖地把武師劍手都湊集在一起,也勉強達到這個數了。
宋王偃不理政務,每天除了自己修煉武功劍術,就是指點這批人,一手訓練,嚴格狠辣,每天都有一些普通甲士,在強度的訓練中,累死、重傷等,傾一國之力來打造,浸泡藥水洗骨,野獸血肉做食,非常奢侈。
相反,那些聖地的弟子,都是毫無依靠,一步步自己修煉上去的。
“拜見盟主!”
魯國的魯平公、衛國的衛嗣君、中山國王姬厝、越王姒尊四國的國君象征地朝著大殿上盟主宋王拱手做禮。
宋王偃坐在大殿上,哈哈一笑,內勁深厚,八階武者,洗髓換血,武王小成,當世罕有敵手,此時君威與武功結合,那股氣勢更加威嚴,充滿霸氣,氣血充盈,麵帶神光,這一笑聲,整個大殿都跟著嗡嗡共鳴顫動。
“幾位盟友君主,請落座!”
四國君左右各兩位,落座在桌幾旁,神色不安,都心事重重,無心歌舞與淫樂了。
按照國力和軍伍之盛,這五小國中,以宋國、中山國靠前,僅次於七大戰過的韓、燕,並非多弱,甚至曾一度強大過,奈何政治腐敗,不思改革進取,被七雄拋下在後,如今麵臨滅國之危。
“幾位老弟仁兄,你們可曾知道五國會盟的具體作戰計策?”宋王偃笑問道。
中山國王姬厝,身材魁梧,少數民族血統,祖先雖是周王後裔,但逐漸與當地戎狄通婚混血,逐漸形成半戎半中原的風俗,前身為北方狄族鮮虞部落,鮮虞、肥、鼓、仇等幾個部落組成。
中山王姬厝數年前曾響應齊國,派兵入燕搶奪地盤,得勝後更加奢華,不顧國家的安危,恣意行歡作樂,大修宮殿,大造陵墓,使得中山國日益衰弱,此時開口道:“當然知曉,五國定策,趙滅中山,魏滅小衛,齊國滅魯,楚國吞越,最後剩下宋國,由五國聯軍共伐之,事後瓜分宋土!”
宋王偃聽到這,仍得意洋洋,為何?因為五國的首要目標是四小國,唯獨留下宋國在最後,這說明了什麼?說明宋國的軍力強大,讓任何一個七雄都頭疼,因此要聯合成盟軍,像對付秦國那樣,來對付宋國,隱然間,宋王偃覺得宋國與秦國相差不多,暗中得意自鳴,連當前的嚴峻形勢都不覺得輕重有什麼了。
不得不說,這宋王偃自身強大,總以霸主自居,曾幾何時,宋國的確強盛過,出過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可惜淪為笑柄,宋王偃的目標就是使宋國再次崛起,成為戰國霸主,把七雄踩在腳下,如今已過四十不惑年紀,他要趁亂重創中原五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