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變法開始(2 / 2)

此刻,辰淩上完香火,祭奠了姬氏社稷宗廟的列祖列宗,然後對著廣場上數百人威嚴道:“今日是燕國變法之日,也是強國之路的第一步,未來燕國的希望,就要交付在諸位的手上,要隨寡人,富國強兵,打造一個全新的燕國,你們功不可沒,日後位居高爵,榮華富貴,出人頭地,指日可待,將來寡人要在宗廟旁,建立一座淩煙閣,專門記錄燕國功臣的不世功績,接受後代君王的敬拜……”

這時所有官員士子們全都震驚了,還以為自己聽錯了,功績高者,會被記錄在淩煙閣內,有一席之位,被後世曆代燕王親自祭奠,這是何等的榮耀,不是王公,卻貴越王公,幾乎與大燕不朽。

隻要大燕不滅,被記錄者功勞就能永世傳播下去,士子們要參政議政,一展胸中所學,不就是為了有朝一日建功立業,名動天下,被世人銘記嗎?

因此,眾人全都激動起來,血液沸騰,熱情高沸,對燕國情誼更深了。

辰淩借著宣讀了新官員名單,九卿位官員保留不變,權力有所縮減,蘇秦為政事堂丞相,劇辛為樞密院指揮使,蘇代為禦史台禦史大夫,範睢為戶部司使,尚方俊為度支司使、周玉邦為鹽鐵司使,而樂毅為亞卿,特殊時期的一種職位,專門為推行變法而立,統籌變法之權。

其餘參加測試的各國士子,全都破格提拔為郡丞、縣令、縣丞、縣司馬、縣司空和國府官署的實權官吏,燕國一共有五郡,分別為遼東郡、遼西郡、漁陽郡、上穀郡、右北平郡。

上穀郡為燕國北長城的起點,其地北以燕山屏障沙漠,南擁軍都俯視中原,東扼居庸鎖鑰之險,西有小五台山與中山代郡毗鄰,彙桑幹、洋河、永定、媯河四河之水,踞桑洋盆地之川,燕地所轄範圍大致包括三十六縣。

宣布完後,這些外國士子,幾乎都位居郡縣實權,參與這次變革,身先士卒。

這一詔令發出後,燕國上下震驚,朝野一片嘩然,都看出燕王如此大力氣,重用招攬過來的人才,真的要大幹一場了,使得燕國老宗族頓時驚慌失措,這一大手筆太厲害了,安排了自上而下的掌權要員,為變法打造條件。

不過讓世族元老們沉住了一些氣的,那就是燕王對招賢館士子們隻授了官,而沒有授爵,在一個老牌國家,有官無爵的實際含義是臨時任職,尚未進入真正的上層世族,一旦罷免,即為平民。

到了此時此刻,老宗族他們還在用出身地位、爵位高低來衡量,殊不知,官爵這些講究,對於燕王來說,隻是一種舊符號,已經沒有傳統意義了。

就在詔令頒布的兩天之後,燕王在招賢院設宴,為新任青年要員們送任餞行。

酒席間,辰淩鄭重叮囑,要精讀新法,然後與當地官吏配合,推行新政,先對土地分配,一旦遇到問題,立即逐級彙報,不得強拆民意,不得擅自獨斷,違反朝廷旨意,一切按照王喻進行,與朝廷同進退,等餞行結束,士子們便各赴任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