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燕國就要變法了,連改革的檄文都寫好了,幾日後就要推出了。”
“既然已經準備好了變法內容,為何還要我等走訪燕地,力陳惡習要害,撰寫文論,暢寫變法之文呢?”
“喂,你們聽說沒,前幾日一位老宗族的族老,仗著自己是上大夫身份,金殿上,怒斥燕王,阻擋變法,結果撞頭而亡,不了了之,現在老宗族都憋著一口氣,要在變法時候發難呢……”
“不知燕國變法,會不會想秦國變法一樣,大批啟用外地的士子為官呢?”
“………”
一時間,這些士子交頭接耳,談論著種種猜測,對燕國即將推行的變法很是好奇,有的也不以為然,覺得老燕六百年未變,現在要變也太晚了,因此提前就備好了包裹,看了燕王一眼後,就離開燕國這苦寒之地了。
席間範睢、尚方俊、蔣捷、周玉邦、沈之問、高詠、孟綸等十來人,也在其中,他們是昨日接到辰淩送來的書函,推薦他們今日入城,來到招賢院,目睹一下燕國會士子的場景,見一見各國士子的風采。
如此盛會,這些地位低微的寒士們,自然要來湊熱鬧,一到早,城門一開,範睢他們就趕過來了。
“燕國新君到——”一名執事高聲喊唱,隨後燕王在蘇秦、郭隗的陪同下,從正門口走進來。
眾人隻見中間一位青年男子,身穿華綢王袍,頭頂高冠,足下登履,氣勢凜人,一副君臨天下的氣概與威嚴,在他身後是貼身隨行的大內侍衛,個個鐵甲鏗鏘,勢如虎狼,凜凜生威。
三百士子們齊刷刷目光望去,看到燕王邁步,像是龍騰虎步,似乎有滾滾的威嚴跟隨,這些士子們哪裏見過真正君王,看到這一幕,還有後麵鐵血甲士的寒氣,都嚇得氣息一凝,屏息靜觀,不敢再議論了。
蘇秦見燕王與奉常郭隗落座後,他拱手高聲道:“諸位士子,大王親臨招賢院,會見各位,就是要向大家昭明任賢用能之國策,眾所周知,燕國發出求賢令已有數月,各地士子陸續北上入燕,四處鄉野考察民風,想必對燕國已有了解,現在由燕王說與大家一番言論,以定諸位去向。”
眾士子們聽到這裏,都聚精會神起來,想聽一聽燕國究竟要如何變法,是效仿魏楚韓,還是西秦?
辰淩肅然起身,橫掃一眼,朗聲道:“諸位士子,背井離鄉,來到燕國偏遠苦寒之地,更是在燕地各郡各縣考察了數個月,忍受著北方的寒冷,燕國的貧窮,這份耐心和毅力,令人敬佩。”說完拱手一揖,向場下士子們敬一禮。
眾士子被他氣度震懾,此刻見燕王向他們施禮,都感到一陣興奮,轟然鼓掌叫好。
辰淩直起身子,繼續說道:“很多士子此時心中應該在疑問,燕國究竟要走哪一條變法之路?信奉王道治國、周禮治國、霸道治國?效仿秦商鞅、魏李悝、韓申不害、楚吳起?其實不然,各國都有自己的風土人情,政體格局,燕國絕不會步別人後塵,此次變法,檄文律令已經擬好,今日寡人在此會見士子,是想印證一番,根據在場諸人的才學與特長,安排相應的官職,投入這次變法中,如果與本國法令不認同者,會後即可離去,路費盤纏全都由燕國朝廷出資,護送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