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道:“縱觀百年內諸侯變法,任何一國都不是一撮而就,都要經過血腥之路,有堅韌之心,因為越是公平開放的政策,就越容易損及固有利益的獲得者,無論在哪個國家施行,都會遇到強大阻力,不過在燕國這股反抗力量極其有限,因為燕國王室、世卿貴族本來就比較單薄,經過相國噲與公子平的內戰,齊國的侵略,殺掉了一批,一些世卿遷離了燕地,近來聽到燕國內戰又要爆發,都不肯遷回,正是推行變法的好時機,當地宗族、舊貴阻礙力量,並沒有其它諸侯國強,因此實現的希望非常大“”
這樣一說,蘇代、劇辛二人都放心一些了,畢竟涉及變法,肯定要和老舊貴族發生利益衝突,難免周旋一番,當年秦國商鞅、韓國申不害、楚國吳起、魏國李悝等變法,哪一個不是嚴法酷刑,血腥殺戮,才革出一片新景象來。
辰淩看著二人道:“很快,朝廷編製就要張貼出去,宣布正式變法開始,任免各部門的官職人員,兩位來的正好,劇辛先生善於兵家,正好在樞密院任指揮使,掌管軍事調度權,蘇代與丞相同出一源,就進禦史台,做禦史大夫吧。”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辰淩對這兩人並不疑心,因為曆史上寫的很明白,燕昭王變法之際,這些人都是聞訊趕來,得以重用,終生在燕效力的重臣,他們的才學,更是被寫進曆史,傳了兩千多年,史公立傳,經久不衰。
劇辛、蘇代彼此看了一眼,徹底被燕王的氣度折服,跪拜下去,感謝知遇之恩。
辰淩親身扶著二人手臂抬起,毫無君王架勢,親切道:“日後我等就是君臣關係,終生不離不棄,相互信任,也希望二卿不要辜負寡人厚望,即使有一天,權勢傾國,也要戒躁戒傲,為我燕國效盡全力,完成統一大業。”
二人連連稱喏,劇辛驀然道:“要推行辦法,還得需要一位像商鞅這等精通法家與兵家的堅韌人物,蘇秦丞相才學縱冠六國,鬼穀高徒,不在張儀之下,縱橫捭闔,總領朝政,都沒有問題,不過要推行變法,卻需要一個主推人物,此人性格得剛毅、果斷、懂隱忍,精兵道,劇辛推舉一人,可堪大用。”
辰淩心中一動,問道:“哪一位高賢?”
“魏國名將樂羊之重孫,樂毅,樂家隨著魏國中衰下去,由於近些年家中人不像其它大族經商籠地,一度衰微下來,那樂毅今年隻有二十五歲,五年前自魏入趙,擔任一位公卿府上的中庶子,與在下私下有厚交,劇辛知此人,素有大誌,常自比管仲商君,奈何一直沒有施展機會,報效無門,如果燕王能委以重任,劇辛願親自帶此人來投燕。”
“樂毅?”辰淩心中一聽他的名字,樂開了花,就差他了。
其實先前辰淩通過淳於臻傳話給蘇秦,讓他向趙王借劇辛的時候,能打聽一下樂毅的消息,但由於劇辛不了解此去燕國仕途凶吉如何,能否得到燕王重用,心下無底,因此沒有引介,此時見燕王年輕有為,壯誌淩雲,有聖君仁主之相,又不惜高爵廣納人傑,令人折服,由此主動提出要把樂毅請來,推行燕國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