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參議治國論(2 / 2)

蘇秦繼續道:“第二項乃是《賦稅論》,這裏的賦稅製,不同於貢物無定數的舊稅製,而且分了很多小項,把賦稅分有田稅、商行稅、交通稅、地方稅、國稅等,田農百姓按照傾畝數量,根據一定比例納稅,鼓勵私人擁有農具等,商行稅給行商走販,巨賈豪門加大稅率,放寬抑商的政策,但是要加大各行稅率,這樣讓商販賺的錢,充入到國庫內,一舉兼得。”

“當然各商品價格由朝廷調控,以免有奸商大量囤積物品抬價,致市價不穩;國稅是朝廷私辦的一些國企,多指鹽巴、鐵器、紡織布帛、馬匹等對朝廷影響巨大的行業,朝廷委派官員經營,刨去成本和開銷,其餘則歸屬國庫,增強財政收入……”

顧彥章身為少府,掌管專供皇室需用的山海地澤之稅,楊延和為治粟內史,掌管租稅錢穀和財政收支,可以說這《賦稅論》與他們息息相關,他們要推行變革的職責所在,故而聽得更加認真。

辰淩隨便問起了軍工廠製造兵器,步雲山鐵礦冶煉,龍崗山、千山一帶開采石炭,以及新國都燕京城建設等情況,顧彥章都一一回答,此人三十出頭,做事心細,精明財務,事業心強,這麼多事壓在他身上,竟然都布置得井井有條,沒有顧此失彼。

辰淩笑道:“顧少府,這多一大攤,可夠你忙活的了,這次變法,朝廷官員體製,也需要適當變革,西周遺留下來的這些舊官職,很難滿足國家長治久安,諸多政務的進行,所以會重新頒布燕國的。”

蘇秦接著道:“這第三為《官製論》,馬上即將推行,設立樞密院統領軍權,樞密使有調兵權而無領兵權,三帥有領兵權而無調兵權,以武官最高指揮處;文官以丞相負責朝政,丞相府改為政事堂,府邸與司衙職責分開。

此外財政大權另外設三司,度支(掌財政收支和漕運)、鹽鐵(掌工商業收入和礦產開采)、戶部(掌戶籍、田地、專賣等),長官為三司使,各設副使多人,輔助辦事。”

“三公取消,九卿製保留,即奉常,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史、少府、郎中令、衛尉,九卿外另設立禦史台、軍械局、紡織局、船舶局、地方刑獄司、學士院、科研院等,取消封地賞賜製,改為俸祿製。”

“保留郡、縣、鄉、裏四級,設郡守長、郡尉長、郡監長,縣令、副手縣丞、主薄、縣尉等,軍政要事,互不幹涉,直接向自己的上司稟告,樞密使、丞相有事則直接向大王奏事,互不通氣幹預……”

眾軍機政要大臣聽完,心中一緊,這是要擴大官員體製,漸弱官員的權力,削掉沒有用處的部門職務,重新另立新職,從此皇權集中。

辰淩微微點頭,很多名詞,都是他從參詳唐宋時代一些官製提出的,封建王權,在戰國、漢晉時期近千年,都是地方割據嚴重,中央權力弱小,地方官吏、武將不聽王令調度,隻有到了宋朝之後,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後,參考曆代王朝得失,集中了中央集權,廢除地方州牧長、節度使等行政、軍權、司法合一的局麵,分開管轄,有利於王令的傳達和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