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遠征(2 / 2)

白若溪一襲月白色的羅裙,使一條細細的帶子係著,絲質輕紗羅裙隨風而動,嫋嫋娜娜,腰肢如柳,眉如遠山、眸如點漆,望著辰淩遠去的背影,鎖起了黛眉如月勾。

春風吹不盡,總是相思情。

就在辰淩動身前往燕國的時候,各路諸侯國君,差不多都快抵達了自己的國都王宮。

這些國君一入宮,立即召開軍機大臣擴大會議,商討備軍、糧草、調兵之事。

隨著戰國的戰爭不斷擴大,不像春秋時期,幾千幾萬人,一戰定輸贏,到了戰國都有常備軍、邊戍軍、禁衛軍、鄉兵等不同兵種,前三種都是正規招募,而鄉兵則是地方的民兵,平時務農,秋季巡邏鄉村,維持地方治安,等有戰事則可以從中挑選壯丁作戰。

這次兵事又起,為防止抽動精銳,發動戰爭,造成大部分精銳耗盡,因此各國君王都考慮到,要重新招募一支新兵,動用一部分精兵,相互配合,防止幾年大戰下來,地盤是擴大的,但無精兵防守,很容易被鄰國趁機奪取。

畢竟七國會盟的有效約定期限,隻有三年而已,三年內各憑實力,掠奪自己的勢力範圍,三年後,將仍憑實力,可以公開對其它大國動武了。

邯鄲,趙王宮。

趙武靈王一身英氣,召集了太子趙何,安陽君趙章、平原君趙勝,大司馬公子成諸王子,以及相國肥義,太傅李兌,禦史大夫高信。

九卿有田不禮、藺相如、蔡炎、許鈞、趙希、韓徐等,大將軍趙奢、趙袑、孔青、趙岩、樂池,副將趙達、趙文星、趙田楠、廉頗等人,士大夫寧越、徐尚、樓緩……

趙國軍機政要大臣聚齊,趙武靈王氣雄萬夫,誌吞四海,指著山河社稷圖道:“東北中山國,西北樓煩、林胡,都乃我趙國心腹大患,如今我趙人習用胡服,革帶皮靴,窄袖左衽,訓練騎兵,推行胡服騎射,已經成效,七國會盟結束了,機會到來,這次我趙軍就可以名正言順,無所顧忌地吞中山,北掃林胡、樓煩了。”

“此次進攻中山國,以大將軍趙奢為統帥,孔青為副將,安陽君趙章為監軍,寧越為謀士,趙田楠、廉頗為先鋒將,發兵二十萬,騎兵兩萬,兩年內務必拿下中山國,其餘人配合調運草、餉、軍、械、馬、金等所有後勤補助,不得有誤!”

“臣等領旨……”諸人行禮。

臨淄,齊王宮。

齊宣王甫到宮內,也著急了百官議會,太子田地,孟嚐君田文,相國田軫,大將匡章、田錚、孫乾、韓聶,副將牧野良、田繕等,文官馮劫、環淵、莊辛、蘇厲文武大臣,側立宮廷之上。

齊王道:“我齊國地處東海之濱,疆域之大,國富民強,先後滅了十數諸侯小國,現在與燕、魏、楚、宋、衛五國接壤,中間還有一個魯國,包圍在境內,如咽喉之刺,孤王早有平魯之心,但一直擔憂戰國諸侯阻礙,今次沒有了這些製約,伐魯勢在必行,而且要速戰速決,不能久拖下去,今日就商議一番,如何抽調軍隊,運糧軍餉,準備兵發曲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