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隻是一些武者劍手一廂情願的想法,因為世人知道,辰淩之所以成名,並不是僅靠武力,而是一種膽識和軍事謀略,鋌而走險,出其不意,非劍客所能比也!
“來,諸位,讓我們此次合縱的勝利,共同祝公孫相國、辰淩,以及在戰場上帶兵布陣的各國將領、士卒們,幹一杯。”
“侯爺請!”
“諸位請——”
眾人舉杯,一飲而盡,心中各有存思,一時都不表明,官場之間,明爭暗鬥,在所難免,尤其是這裏有諸侯國的使節,他們的想法,自然會魏國臣子不同。
魏鈺把話題引到五國盟軍勝利之上,各國自皆大歡喜,席間問到了蘇秦,燕國境況如何了,他為何甘願留在那苦寒貧瘠之地?
蘇秦道:“我就在燕國,與那裏黑土地結下情緣,備受老燕王知遇之恩,托孤輔佐新王,不敢有負王恩,燕國兩月前已由二殿下姬職繼位,目下正趕往魏國大梁,到時候大家或許能見到其風采。”
韓國使節韓丹譏笑道:“你們的二殿下,曾在韓國為質,可惜稀疏平常,不論才學和劍術都平平無奇,以此放鬆警惕,想不到竟偷偷溜回了燕國……”
他本來要譏諷姬職沒有才學,即使作為國君也是一個庸君,而且使小手段逃跑,沒有道義和禮節,但是在場一些士子人物,卻理解成姬職頗有些智慧,懂得明哲保身,金蟬脫殼,反而騙過韓人防衛,看來韓人是有些愚蠢。
有些策士客卿嘴角溢出冷笑,卻是笑韓國使節沒心智,韓丹看到諸人表情,則以為這些人也在譏笑燕國新王,沾沾自喜起來。
蘇秦羞於與這種人辯解,自降身份,於是也就默然不說了,吹捧誇大燕國的國君,對燕國並沒有好處,燕國需要一段時間的修養生息,最好讓諸國都忽視掉燕王的存在,放鬆對燕國的壓製和封鎖,才是最好的外交局麵。
酒過三旬,有人提議席間比劍助興,自然有五階、六階劍手向辰淩挑釁約戰,但是辰淩以傷勢尚未複原為由,拒絕出戰,使席間一些遊俠劍客譏笑,認為他怕戰敗聲名受損。
但也有一些人知道內幕,這辰淩比之前還要厲害了,城外一戰,一人斬殺武者數十人,其中不乏六階武者,他的實力,至少是六階中的佼佼者。
魏鈺此時正器重辰淩時候,自然不想看到他受窘,出言道:“辰將軍遠途跋涉,一路逃亡,在城外又受到了伏擊,如果援軍再晚到一會兒,恐怕會致命了,因此這些日子,他都無法出手了,七國會盟期間,隻能由魏國其它劍手參與比賽,與五國競技了。”
此言一出,有些人自然失望了,因為七國會盟,五個勝利國是主角,魏王好事之人,就打算會盟期間舉辦一次劍術競技賽,由五國劍客參戰,角逐出前三名來,重金封賞,同時名動戰國。
此事一經傳出,天下劍客遊俠就坐不住了,紛紛投效五國權貴之中,打算借此獲得名額,參與此次的劍術競賽,這是出名的最好途徑,場上看賽的人,有戰國七雄的國君,一旦表現出色,立即會被這些國君吸納,封將高爵,再容易不過了。
因此,大梁城一時湧現了不少各地的第一劍手,還有隱世的一些劍手,都來角逐名額,有的為了觀賽,風起雲湧,龍蛇混雜,熱鬧非凡,一些幕後推手,都認為辰淩或許會被魏王推出比賽,這是最佳廢掉他的機會,以此打破魏國英雄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