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秦軍失國門(1 / 2)

函穀關內的輜重糧草被混入關內的魏卒縱火燒掉,但是身份暴露,很快幾十人就被圍攏過來的秦軍斬殺,剁成了肉泥。

臨死前,這幾十人武卒還在高呼“我們辰淩將軍已經帶兵拿下風陵渡,火燒櫟陽城,你們秦國滅亡之日到了,辰將軍就要攻破潼關了,到時候你們都會死在兩關之間,秦國要完了……”

“辰將軍會給我們報仇的——!”

“為大魏國而戰,雖死猶榮!”

這些謠言和慷慨輿論,在函穀關內傳播開,加上秦王的忽然起駕離開,不少精銳撤離函穀關,又有櫟陽守軍的逃兵入關,讓這些守軍都明白過了,河西後方遭到襲擊,函穀關要守不住了。

這時五國的精銳猛襲,士氣老如虹,而秦軍則鬥誌渙散,防線很快被撕破了,大批的齊魏楚韓趙軍湧入關內,開始一場奪關大戰。

甘茂見大勢已去,立即下令撤軍,帶領兩三萬大軍撤走,烏獲帶領八千人馬斷後,還有白山一萬精銳在途中埋伏,不讓盟軍長驅直入,追趕上去。

漸漸地,廝殺聲從喧天搶地的激烈,逐漸減弱,城頭和城門戰鬥已經接近尾聲,大批大批的盟軍衝入城關來,巍峨的函穀關,秦國的門戶,終於被東方五國諸侯的將士給撬開了。

湍急的黃河,險峻的峽穀,印證這一時刻,五國的鐵騎踏入了秦川。

天開函穀壯關中,萬穀驚塵向北空,高聳大河旁,自古函穀一戰場。

函穀關,作為秦國的第一要塞,古往今來,使東方諸侯國伏屍百萬,流血漂櫓,無人能越雷池半步,終於在今日,神話被打破了。

………

白起帶著一萬精銳馬不停蹄趕往櫟陽方向,由於上一次在河東戰場,兵敗受損,差一點命喪峽穀,讓他感到無比恥辱,作為年輕氣盛的白起,這是不能容忍的。

但是少年才俊的他,自然不會因為那一次失敗而灰心,反而更激起了白起的好勝之心,此人剛毅果斷,熟讀兵法,武藝超群,從士卒開始做起,五年的戎馬生涯,使一位少年成長成秦軍新秀小將,年僅二十歲的白起,如今已經具備成為大將的資質和潛力。

如果不是敗在了辰淩手裏,白起仍將是日後戰場無敵的殺神,可是現在曆史正在逐漸發生著變化,白起還會不會成為曆史上的傳奇名將,這都是未知數。

任何曆史人物的成功,除了他本身的特色和能力,環境的影響最為關鍵,正所謂時勢造英雄,就是這個道理,和平年代難處名將和武侯,隻有亂世才能出梟雄!

白起如鷹眸一般的利眼,打量著去往櫟陽的地形,暗暗警惕,自從上了辰淩的當後,他逐漸明白,伏兵的作用,有時候能毀滅一支無敵的精銳之師,將帥的判斷失誤,能讓全軍覆滅。

可以說,上一次的失敗,讓白起徹底成長起來,越強則強的白起,或許會比曆史上的殺神更可怕!

“距離櫟陽還有多遠路程,能經過幾個險要之地?”

“回白將軍,還有六十裏了,前麵是秦嶺和華山地形的溝壑峽穀,穿行過去,就是山塬地帶,出了丘陵,離櫟陽就隻有十裏平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