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各自停戰後,回去清點人數,召開會議商討今日作戰下來的得失與收獲。
一戰下來,秦國死傷接近三萬,而魏軍傷亡達到五萬多,比例懸殊,這就是擁有雄關天險的地利優勢。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戰爭沒有絕對的勝利,隻要達到最初的目標,有所損失也值得!
………
就在函穀關外五國盟軍和秦軍廝殺如火如荼,兩敗俱傷的時候,辰淩卻在燕國遼東地帶的步雲山,一邊監軍,一邊督促少府顧彥章派人修築軍械庫和冶鐵坊。
按照辰淩的最初設計,整個冶鐵坊,依山而建,半城半山,後麵山上依次而下都是一間間寬大的冶煉、鑄造、鑄劍、造甲的工間,並在山體內挖洞穴,修建山體基地。
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很多軍民參與,於是辰淩下令,調來一支剛招募湊集的一萬新軍過來修建,然後從難民中挑選一些壯年,按日支付工錢和食物,這樣既能滿足勞動力需求,又能讓這些難民中的壯丁,有所營生賺錢之處,養家糊口。
數日後,白家的第一批工匠、鑄劍師到來,開始投入冶鐵坊的山城內。
另一方麵,在遼東千山分支山脈中果然被斥候找到了鐵礦,準備先小規模開采,用來試生產。
這次白家還調用了燕國地帶的白氏商會力量,向燕國提供物資,糧食和寒冬衣服等,解決大部分難民入冬挨凍挨餓的問題,當然購買這些物資的錢幣,辰淩利用魏國辰府的數萬金儲備,幫著支付過了,還有一部分,靠著辰淩與白若溪的關係,暫時賒欠,但是辰淩絕口未提,自己就是燕國儲君,使得白若溪還以為,辰淩與燕國正在做大買賣。
沒有辦法,辰淩與燕國儲君的身份,相差太大,太過敏感,為了實現日後的大業,在時機未成熟的時候,他會謹慎保密,除了幾位燕國重臣、親信侍衛和易太後外,天下無人再知,即使心愛的女人,暫時也不能相告,畢竟牽扯的利害關係太大了,辰淩不能把複國大業和江山宏圖,押在女人手裏。
淳於臻派人在當地幾座縣城招集百餘名能工巧匠,開始向白家的工匠師、鑄劍師學習鑄劍的工藝,按照儲君吩咐,最後把這批匠師分成三組,一組負責打造兵器,一組負責打造戰甲,一組負責打造各類器具,互不幹涉影響。
由於時間緊迫,尚未完工的冶鐵坊就開始部分投入使用,先熔煉了廢舊的兵器和生鐵,準備打造了兩千把戰刀,利用白家鑄劍師高超的手藝,加大火溫,並投入一些玄鐵錫鉻礦質,打造刀體狹長有一米,刀身彎曲,刃部延長,刀背較厚,刀柄呈扁圓環狀,又吸收了現代日本刀的長處,非常適用實戰格鬥,劈砍殺傷的威力增大。
“儲君,第一爐的‘刀器’出爐了。”一位鑄劍大師恭敬抵過一柄新打造的刀。
辰淩接過第一批剛出爐的環首刀,有模有樣,劈砍一番,大開大合,斬斷了幾把佩劍後,刀口仍然鋒利,微微點頭,雖然工藝還不成熟,品質也不夠高,但是比鐵劍韌性要強出不少,每一個尖刀特種兵都拿著一柄這樣兵器,偷襲遼東城的齊軍,應該不成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