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卿則是奉常,掌管宗廟禮儀,地位很高,屬於九卿之首,郎中令掌管宮殿警衛,衛尉掌管宮門警衛,太仆掌管宮廷禦馬和國家馬政,廷尉掌管司法審判,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務,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務,治粟內史掌管租稅錢穀和財政收支,少府掌管專供皇室需用的山海地澤之稅。
楊延和身為治粟內史,那就是九卿之一了。
辰淩點評道:“楊卿家說得很好,當務之急,首先是整軍,如果沒有強大的軍隊,紀律嚴明,嚴格訓練,短時間內有一支精銳之師,難以保存王室和燕國僅存的朝廷,還能繼續存活下去,因此,寡人決定,首先第一項條令,就是招募人馬,從當地百姓中也好,還是難民群中,挑選精壯小夥子入軍,加強訓練,保家衛國。”
“第二條令,就是安頓難民,立即清點我方手中僅存的糧食,並清點當地的難民和百姓人口,能不能熬過寒冬,派人集中人手搭建擊出難民房,讓那些追隨王室來到此地的百姓們,都能生存下去,不可寒了民心,這件事,就交給你楊延和去辦了。”
“謝儲君,臣領命!”楊延和躬身領王命。
辰淩點頭,問道:“延尉何在?”
“臣徐渭公,拜見儲君!”一人邊說,一邊站出群臣人列。
“嗯,給我說一說,目前燕國的體製和律法,是哪一年頒布的,可下過明確律文,廢除過奴隸製嗎?”
徐渭公答道:“回儲君,燕國被封國於西周,距今有六百年曆史,長期以來,仍沿襲周朝的舊製,一直沒有進行過變法革新,大多數,都是周天子頒發的舊律,按部就班下來,奴隸製,雖然有所鬆解,但是並未明文下發推行。”
辰淩長歎一口氣,在途中就聽聞淳於臻講解燕國的律法,過於迂腐頑固,屬於數百年前春秋時期,現在是戰國中期,大爭之世,正是高岸為陵,低岸為穀的動蕩年代,一直不曾變法圖強,難怪積累六百年,還是越來越弱,這就是頑固守舊的結果。
其實春秋時期,奴隸製法製解體,各諸侯國的法律製度發生重大變化,成文法陸續頒布,曆史記載鄭國執政子產“鑄刑書於鼎,以為國之常法”鄧析編訂“竹刑”;晉國亦“鑄刑鼎,著範宣子所為刑書”成文法的製定和公布,限製了舊貴族的特權,促進了封建生產關係的發展,標誌著奴隸製的瓦解。
進入戰國時代,封建製確立,各諸侯國陸續頒布了以保護封建私有製為中心內容的封建法律,其中,魏國李悝在總結各國刑法典的基礎上製定《法經》六篇,以刑為主,諸法並用的第一部封建法典。
秦國統治者奉行法家學說,任法為治,公元前359年,大約五十年前,商鞅以《法經》為藍本,改法為律,製定《秦律》六篇,此外,秦還頒布了大量法令,想不到燕國竟然一直沒有改變多少。
“徐卿家,立即組建延尉府,帶領士子客卿們修改燕國新律法,第一條,就是廢除奴隸製,但凡燕國由戶籍的國士,均可以通過上戰場殺敵立軍功,獲得爵位,而先前的奴隸,有自由身的,也可以參戰,立功獲得燕國的國士戶籍,其它法律,等寡人與禦史大夫等人商議後,再逐步擬定頒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