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八章 臨別衷腸(2 / 2)

李素急忙行禮:“臣一定盡力,隻不過臣年紀不大,或許偶爾還會闖點禍,還望陛下仍如當年一樣對臣手下留情,臣保證,臣闖的禍一定不會太大,不會讓陛下為難……”

李世民又大笑起來,笑聲漸歇,神情忽然浮上黯然:“往後你若闖禍,寬容你的人已不是朕了,其實,朕還真懷念當年你不斷闖禍的樣子,當時朕聽了隻會生氣,有時候恨不得一刀砍了你,可是如今再回憶起來,卻覺得挺有趣的,也算是你我君臣的一段往事,一段佳話吧,未來的青史不會記載這些,往事唯有你我自知。”

李素聽懂了他的話,神情不由愴然起來。

“陛下,您還是春秋鼎盛之年,區區小病微屙,一定會好起來的,大唐如今已有了盛世氣象,全是陛下與朝堂諸公殫精竭慮的結果,難道陛下不想親眼看到盛世來臨,百姓士子們齊聲讚頌陛下功德麼?不想看到吐蕃,高句麗,西突厥的君王來到長安,跪在太極宮外,向陛下朝賀麼?”李素越說越悲愴,眼眶漸漸紅了,淚水在眼眶裏打轉,強忍著不落下。

李世民露出神往之色,顯然,李素所說的都是他畢生的心願,他也很想見到那一天。

“見不到啦,哈哈,朕雖是天子,卻也難違天意,當初若朕能納子正之諫,暫緩東征高句麗之戰,哪怕朕在東征戰場上能聽進子正的勸諫,不那麼輕敵冒進,或許,朕的壽數還會長一些,許多心願或許能夠親眼見它實現……”李世民黯然歎道:“時日無多,朕……真的舍不得這天下啊,都是當年一刀一劍拚了命掙下來的,朕自問一生灑脫,臨走還是著了相。”

李素沉默無言。

抬頭再看李世民時,李素分明看到他的臉色紅潤得不正常,於是心中一凜,心中情緒激蕩難平。

“陛下,您……好生養息,莫說太多話了,待陛下身子好了以後,臣願陪陛下飲酒,奏對,甚至陪陛下再次親征高句麗,臣……還有很多本事沒掏出來給陛下看呢……”李素語聲哽咽道。

李世民笑道:“朕知道你有很多本事,你這一身本事啊,也不知跟誰學的,委實高深莫測,不過朕知你忠心,也就不尋根問底了,這些年你受了不少委屈,也經曆了不少凶險,一身本事能夠為朕所用,著實給朕立了不少功勞,朕很欣慰,也很慶幸,當初能發現你這個人才,一直是朕引以為傲的事。”

“臣會為大唐再立新功的,隻求陛下親眼得見……”李素哽咽道。

李世民悠然歎道:“朕看不到了,但雉奴看得到,你與雉奴向來交情深厚,成為君臣後,想必也不會差,雉奴是朕特別寵愛的孩子,老實說,作為下一代的大唐皇帝,他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尤其是他性子軟弱,凡事忍讓過甚,臨事有些優柔,朕實在很擔心將來那些老臣們會倚仗身份輩分欺淩他,子正,你是雉奴的好友,在朕的印象裏,雉奴好像也隻有你這麼一位好友,朕不在了,你要好好輔佐他,莫讓他犯錯,也莫讓別人欺負他,朝堂有你在,朕才能放下許多擔心,你答應朕,一定要好好的,忠心的輔佐雉奴。”

李素垂頭哽咽道:“臣一定全心全力輔佐太子殿下,絕不讓任何人欺負他,臣發誓。”

李世民盯著他的臉,神情無比嚴肅,沉聲道:“朕記住你的話,子正不可食言,不可負朕。”

“是。”

李世民盯著他的臉,看了許久,方才神情滿意地緩緩點頭。

無盡的疲憊之態漸漸浮上李世民的臉龐,似乎僅在一瞬間,李世民忽然衰老了許多,臉色也蒼白起來。

李素嘴唇囁嚅了一下,剛待說話,李世民身後的常塗忽然道:“陛下,您已累了,該服藥了……”

李世民擺擺手,道:“藥石難醫,服之何用?倒不如讓朕少受點折磨,走得痛快利落一些。”

常塗神色黯然地輕歎一聲,緩緩退了回去。

李世民卻忽然轉頭望向常塗,笑道:“朕今日召見了許多朝臣,該安排的事已安排妥當,唯獨不曾對你說一些體己的話兒,常塗啊,這些年你跟隨朕的身邊,不僅辛苦,也受了不少委屈,朕欠你一句感謝……”

常塗含淚道:“陛下的生死,即是老奴的生死,老奴此命早已交給陛下,如同陛下的影子一般,陛下不必謝老奴,都是老奴該做的。”

李世民歎道:“還是要謝的,朕這一生,其實活得很失敗,做兒子做得失敗,做父親也做得失敗,玄武門之後,朕登基稱帝,整日坐在這龍庭上,防備這個,打壓那個,甚至對自己的子女,也是寵愛涼薄不一,朕知道,很多子女心裏其實是恨朕的,甚至對朕無數次生過殺心,比如承乾……”

“朕何嚐不在防備著他們?害怕他們重複朕當年做過的事,害怕他們權勢過甚,也怕他們終有一日集結大軍,把朕趕下皇位,‘權勢‘二字,生生讓天家父子變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朕難道還不夠失敗嗎?”

“常塗啊,朕身邊真正能相信的人隻有你,想想真是可笑,可憐,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