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iv lass=\"adread\"&g;&l;srip&g;sh_read();&l;\/srip&g;
長孫無忌顯然不覺得自己是禍害,至少李世民不應該當他是禍害,畢竟這些年過來,他幹過的所有缺德事李世民幾乎都有參與,有時候還盛意拳拳提出更合理更缺德的建議,將缺德事幹得越發完美,上梁都歪成這德行了,有什麼資格他是禍害?
大帳內很安靜,偶爾能聽到火盆內的炭火發出輕輕的劈啪炸響,迸濺出幾點火星,隨即幻滅於空氣中。£∝,
李世民的眼睛盯著通紅的火堆,神情有些陰鬱。
像李世民這樣的皇帝,對開疆辟土的執念是非常強烈的,他對土地的渴求比現代的地產商人更甚,幾乎到了病態的程度,當然,大唐的將士們也很爭氣,還有一群兵法和武力值都很變態的開國老將忠心跟隨,更何況身邊還有諸如長孫無忌這樣的陰險家夥時刻不停地給他出壞主意……
所以自從登基後,李世民幾乎是指誰滅誰,不管服不服,隻要他想,便可以揮軍直接碾壓過去,碾壓完了再搬出孔孟的大道理,一臉誠懇地告訴你,你被我碾壓是聖賢教我這麼幹的,為什麼碾壓?因為我仁,而你不仁,什麼?你沒幹過不仁的事?這不可能,你一定出現幻覺了,仔細回憶回憶,比如,某年某月某日,你踩死了一隻無辜的螞蟻……
“內聖外王”,是大唐目前的國策,用通俗的話來解釋,那就是對自己國家的老百姓好一點,對外國番邦厲害一點,不管你有沒有得罪我,反正古人過,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總之先把你滅了再。
於是登基十二年。李世民的臥榻越來越大,而且敢睡在他身邊的人越來越少,如今還敢睡在他臥榻之側的,隻剩下北邊的薛延陀和東邊的高句麗。
當初李素獻上推恩策,再加上這個神奇的子製造出了震雷,一直在等待時機的李世民不由心跳加快。他發現平滅薛延陀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然而,滅國之戰是曠日持久的,而且過程並不如自己想像中那麼順利,雖然這半年來唐軍將士的鐵蹄向北方推進了近千裏,可是薛延陀的抵抗也非常英勇,一城一隅之爭往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如今已是入冬時節,這個年代大唐境內雖有棉花其物,但並沒有被權貴們重視。所以唐軍將士們沒有冬衣,在寒冷徹骨的北方草原凍得苦不堪言,士氣和體力皆不如人意,戰事漸入膠著之勢。
令李世民臉色陰鬱的不止是眼下膠著的戰事,還有另一件事。
靠在火盆旁取暖,李世民的手裏還緊緊握著一份奏疏,以及另一份密奏。
奏疏和密奏都來自西州。
奏疏是李素親筆所寫,一筆靈逸灑脫的飛白體躍然紙上。
看一個人的秉性。從他寫的字裏便能初窺幾分端倪。
李素的字很規矩,排列也很整齊。每個字大如一,筆跡有幾分王右軍的意味,不過練字還是時日稍短,隻見王右軍其形,而未得其神韻,從整體上來看。大致還是賞心悅目的,隻是偶爾幾個字有點跳脫,筆劃本該一氣嗬成的地方,李素卻非要別出心裁來個收鋒,本該輕飄飄的時候。又用上重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