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1世紀勇敢的心?(2 / 2)

這一政策實施的後果也許讀者會比較陌生,那我們在這裏舉一個大家好理解的例子:我國台灣地區也在搞這一套,而且搞成了2300人口的小地方居然有6個直轄市,近80%的人口被“直轄”,其結果大家可以參見台灣各類政治鬥毆鬧劇——之所以大家敢明目張膽地在嚴肅的政治會議上鬥毆,其主要原因是地方利益已經膨脹到可以無視整個台灣地區的整體利益了,在這種情況下,各方絕無可能談得攏——因此在立法機構拳腳相向還是可以接受的,如不能在立法機構開打,那勢必要出去拿槍互射,因為誰也不肯犧牲自己在本地區的利益,來換取整體的利益。

事實上,布萊爾也正是這麼搞的——布萊爾許諾,如他當選,由首相任免的蘇格蘭事務大臣將是擺設,並同意蘇格蘭重建蘇格蘭議會,蘇格蘭地區的國家權力轉入蘇格蘭議會——這麼一來,蘇格蘭選票自然全歸工黨了。順便說一句,蘇格蘭在英國1997年大選中為布萊爾得以最終獲勝居功至偉:蘇格蘭議會中總共擁有近50個席位,工黨拿到40多個。當然回報是布萊爾在1998年上台後,解散了將近300年的蘇格蘭議會得以重立。

但布萊爾忽略了一個問題,他居然允許支持蘇格蘭獨立的蘇格蘭民族黨進入蘇格蘭議會,而且影響力不斷擴大,其領袖居然混到了蘇格蘭首席部長位子,並開始默默耕耘公投事宜。2007年,布萊爾下台後,新工黨領袖布朗上台伊始,就發現蘇格蘭議會開始出亂子了——蘇格蘭民族黨在蘇格蘭議會所擁有的席位數超過工黨,政權易手了!

不過,當時的局麵,蘇格蘭議會中,保守黨和工黨兩家的席位之和超過半數,蘇格蘭民族黨最大,但未過半數——保守黨和工黨如能團結一致——毛主席說的好,團結就是力量——完全可以輕鬆解散蘇格蘭議會,聯手做掉這個要獨立的蘇格蘭地方政府——但保守黨和工黨顯然沒有毛主席認識得那麼深刻,於是布朗政府決定與保守黨劃清界限,任由蘇格蘭胡搞。

至2011年,布朗替布萊爾背伊拉克戰爭失敗的黑鍋下台,保守黨領袖卡梅倫上台之時,局麵已經與2007年不可同日而語了——蘇格蘭民族黨在蘇格蘭議會已經超過半數,也就是說,政治解決蘇格蘭獨立問題的大門已經徹底關上,除非卡梅倫學鐵娘子撒切爾,把北愛爾蘭反叛分子都抓起來丟到牢裏餓死,否則別無他法。

但卡梅倫不是鐵娘子,於是蘇格蘭公投開始了——卡梅倫的算盤是,從當時的統計數據上看,支持統一的蘇格蘭人顯然多於支持獨立的,所以公投是一個既有麵子又有裏子,不失體麵的解決方案,但他居然給了蘇格蘭民族黨三年的時間來準備——於2014年公投。

這樣,隨著蘇格蘭民族黨的不斷運作,支持獨立的人數越來越多,卡梅倫開始有些慌了,居然丟出了英國版的“一國兩製”和解方案。對比香港方案,英國版方案顯然更為寬鬆——在這個方案中,蘇格蘭即使不獨立,蘇格蘭議會也將獲得空前的權力,除了無獨立國防,連外交都獨立!

毛主席還說過一句話,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威爾士首席部長一看這個方案,立刻表態,既然蘇格蘭可以這樣搞,威爾士如何可以落後,我們也要學習蘇格蘭的先進經驗——連王儲封地都這樣搞(英國王儲一般封號為威爾士親王),更不要說上世紀70年代以來一直鬧獨立的北愛爾蘭了。

另外需要說明的一點是,當年布萊爾搞的“權力下放、地方自治”法案中,是有“保留權力”條款的,也就是說英國政府有權收回地方自治權,解散蘇格蘭議會——但奇怪的是,在曆時三年的蘇格蘭公投期間,英國政府卻從未提起。也許這些票倉政治家們,無人願意承擔當年鐵娘子寧願麵對千夫所指,支持率大幅下滑,也要維護國家統一的責任了。

雖然這次蘇格蘭獨立公投最終沒過半數,沒搞成,但據英國人自己分析說,由於支持獨立的票數超過4成,下次公投不會太遠,而且將最終決定英國的命運。相信英國曆代君主如果地下有知,得知占據總人口的8%的蘇格蘭人僅僅通過投票,就差點肢解了英國,還很有可能在未來肢解英國,真不知道他們是什麼心情——可憐自13世紀以來,英國曆代君主的努力,千萬人為之付出生命鮮血,一下子將付諸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