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阿裏上市引領中國新經濟(1 / 1)

阿裏上市引領中國新經濟

特別策劃

阿裏上市,預示著新經濟時代的到來?

阿裏上市後,其神話般IPO市值,不但致使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經濟體首富人選雙雙易主,而且各方勢力緊隨其後的追捧更是令人目不暇接——阿裏上市所帶來的擾動實在太多。

但對於大多數旁觀者而言,我們要看的不僅是這場財富盛宴造就了多少億萬富豪,也不僅是分析阿裏大富大貴之後的未來走向,甚至我們不能將眼光局限在企業、資本市場這一比較宏觀層麵——這是因為,阿裏上市後,是中國自21世紀初互聯網泡沫被打破後,首次打破多年以來中國首富必來自地產的慣例——而且這還是在前中國首富,地產界大佬王健林先生,多次公開承認過去的地產業發展模式不可持續的情況下。

另外從我國的GDP組成上看,我國的第一、第二產業產值都已經超過美國,鋼、水泥、電解鋁、玻璃等主要工業產品產量早已遙遙超過美國,其中鋼和水泥的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一半以上,產能過剩已經成為經濟學家口中的時髦名詞——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如想進一步提高經濟總量,也勢必要找到一個,能代替過去10年來,事實上充當經濟發展龍頭的房地產及基礎設施建築的新興產業,來破解實體產業所麵臨的各種困局。

很多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實體企業的困局來自於兩個根本原因:一個是人工成本壓力不斷增大,一個是因產能過剩導致的殘酷競爭——有經濟學家調研得出結論,在一些技術上沒有多大進步的產品,目前售價甚至低於十年前,但卻麵臨著越來越重的人工成本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壓力。

而且,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裏,我們也看到,如不加引導的給實體企業更多的貸款及稅收優惠政策,將導致大多數企業優先選擇做出進一步擴大產能和提高工人工資的結果——很顯然這也不是我們想要的。

當然,如果我國的財政擴張可以無限製地持續下去,大規模的基礎建設永不停下,我們仍然可以維持一個較高的經濟增長態勢,但問題是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今年中國經濟放緩後,受到廣泛衝擊的煤企就是一個明例。雖然目前我們手裏還有很多財政和金融手段選擇,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肯定不想看到這些手段用盡的那一天。

從這個角度上說,如果中國市場上能不斷冒出新阿裏,才是中國的福音——很顯然,冒出的新阿裏越多,就預示著我們離舊的經濟增長模式越遠,而離新經濟時代的距離就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