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城逃跑,皇上,陳駿德按罪當誅”!
“守城不利,按律當押解進京,審問後再定其罪”!
“閉嘴!”萬曆皇帝怒斥了一聲,臉上無肉的他瞪著眼睛的模樣更讓人心驚膽戰。待眾大臣皆是低頭不語之後,萬曆皇帝才示意李進忠接著說。
李進忠不著痕跡的看了那些大臣一眼,嘲諷之色一閃而過,然後接著開口說道:“各位,不是忠毅伯守城懈怠,而是那總兵官朱萬良臨陣逃命!非但如此,他離開前竟然還下令燒毀糧倉,破壞守城器械,以致開原城中兵寡糧少,隻是六、七日將士便皆無口糧!若非忠毅伯計謀得當,殺虜軍將士作戰勇猛,豈能衝出重圍?奴才也在風聲過了之後才敢跑回京城,將開原之戰如實稟明聖上”!
眾大臣都傻眼了,本來是聽萬曆皇帝的遺訓,剛開始也確實如此。可是現在風向一轉,好像是有種秋後算賬的感覺呢!即便沒了牙的老虎怒吼起來也是讓人心寒,他們也知道皇帝在盛怒之下,必有人為此搭上性命。
果不其然,接下來萬曆皇帝就開始舉起了屠刀,費力的將龍書案上的奏章都推到在地,指著眼前的眾人大聲的質問道:“即刻下旨捉拿朱萬良一家大小,主犯朱萬良淩遲處死,其家中男丁十歲以下為奴,其餘全部腰斬,女眷充入教坊司!你們就是給朕這麼辦差的嗎?你們讓血灑疆場的殺虜軍將士如何瞑目?最近這段時間朕身子有恙,可那些詆毀忠毅伯陳駿德的奏章都剛在你們麵前,對於這些妄加誹謗之徒,你們這些朝廷重臣以為該如此處置啊”?
萬曆皇帝的意思大臣們也都心知肚明,處理完遼東之人,這就開始收拾朝中眾臣了。但是在場之人倒是無性命之憂,要不然也不會讓自己等人來此聆聽遺訓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誰也不想當這個出頭之鳥招惹麻煩。而作為票擬下旨的方從哲隻能是無奈的開口解釋道:“皇上,此事想必定是建奴那邊的陰謀,而上奏章彈劾附議也是禦史言官指責所在,於律不可對其處罰。既然真相大白,忠毅伯眼下也是無事,便下旨恢複官職、爵位、名譽即可,相信忠毅伯定會高呼皇上聖明,為其洗刷冤屈”!
“是極,是極!”眾大臣無不點頭讚同,看情況眼下即將是新舊交替之時,本就朝中不穩,若是再有朝臣變革於朝政也是不利。最主要的是對自己不利,不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用一個總兵官換朝中安定,這筆買賣怎麼看都值。隻要有了這個從龍之功,新皇處立自己等人必然是再升一級。
眾人提心吊膽等待著萬曆皇帝的答複,而這位高高在上的皇帝卻是歎了口氣,隨即像是認命般的開口唏噓道:“手起筆落,白紙黑字,旨意可改,但忠心卻是難償!賜忠毅伯陳駿德丹書鐵劵,以表朝廷愧對之心”!
此番乃是不合祖製之舉,但是發生在陳駿德卻讓大臣們多少能夠接受點。眼下不是計較這個時候,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有明以來,那些拿著丹書鐵劵的功臣有幾個是善終的?別說是掃墓上墳,就連後人也都跟著埋入亂葬崗了吧。雖然心中多少有些抵觸,但也不至於在此時給皇帝添堵。故而眾人不約而同的,極不情願的開口說道:“臣等遵旨”!
看著如此配合自己的大臣們,萬曆皇帝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雖然是稍縱即逝,但也看得出是發自內心的滿意。慢慢的點了點頭後,萬曆皇帝如釋重負般的輕聲說道:“朕累了,你們都回去吧,皇太子生性懦弱,爾等定要用心輔佐,切勿再擅自下旨”!
大臣們也很滿意,畢竟這段風波沒有擴大範圍,獨獨英國公張惟賢有些不解。高高舉起,反而是輕輕放下,這讓他心中疑惑頓生。其實他不知道,萬曆皇帝也是最後幫陳駿德一把,避免到處樹敵。而他也為陳駿德找到了一個後盾,一個跟大明休戚相關的,絕不會背叛朱家的勢力,就是獨自跪在弘德殿等著自己的英國公張惟賢。
兩日後,萬曆皇帝病逝,廟號神宗,其在位四十八年,享年五十八歲。作為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卻是被宮帷牽製,混用賢奸,內外不停發生變動,乃是亡國之禍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