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皇帝一句話就將眾人的注意力都轉移到了遼東之地,朝堂上的大臣對這個都是有所耳聞,不光是他們,捷報是喊著進城的,現在整個北京城都是熱鬧非凡,很多人都把過年的炮仗拿出來提前放了作為慶祝。
但是這些個大臣隻知道打了個勝仗,具體的戰況他們還都不是特別的了解。所以他們在萬曆皇帝說完這話後,都是無人在言語,等著高高在上皇帝的下文。
“方閣老,將捷報念一念,讓各位卿家好好的聽聽我大明的千裏良駒的能耐”!
體會上意是作為人臣必修的功課,雖然萬曆皇帝久不露麵,可是這等手藝這些個大臣可還是沒扔。聽到萬曆皇帝語氣之中的讚歎,都是人精的各位大臣心中便有了些眉目,看來這得勝之人頗得聖眷,飛黃騰達可就在此時了。
“是,皇上”。
方從哲本就站在文班之首,對著龍椅上的萬曆皇帝深鞠一躬後,手拿著捷報轉過身來大聲的讀道:“萬曆十七年冬,臣殺虜軍千總陳駿德率領麾下將士於固安堡襲擊建奴貝勒嶽托,活捉嶽托,並殲滅其部與固安堡守軍千餘人。之後連夜趕往開原城,奪取東門後將留守的建奴鑲紅旗甲喇額真雅勒哈所部全數消滅,此役戰至天亮,共殺敵三千餘人,其中建奴軍士兩千餘人,皆是建奴嶽托部之精銳!此戰曆時一天一夜,殺虜軍傷亡過半,攻殲敵五千餘人”!
即便是大臣們心裏有所準備,但是也被這份捷報震得頭暈轉向。殺虜軍他們當然知道,之前萬曆皇帝下的中旨給了這支軍隊這麼一個奇怪的番號。當時大臣們也沒太注意,畢竟這個不知道從哪裏轉出來的軍隊也就是千餘人,為首的陳駿德也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六品武官。
雖然皇上的這個旨意有些不合規矩,因為這個武將任職要歸兵部選武司決定,可是大學士方從哲覺得為了這麼點的小事沒有必要駁了聖上的顏麵。再加上有熊廷弼那邊人的作保,所以他也就沒有封還皇上的中旨。反正遼東那邊亂的很,就這麼點人說不準哪天就是個全軍覆沒的結局。
可是令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就是這個從來都沒有被人放在眼裏的殺虜軍,僅僅用了一天一夜,就消滅了建奴三千餘人的精銳!朝廷對遼用兵動輒就是十數萬之勢,可也沒有取得過如此輝煌戰果,大勝,有史以來的大勝!
朝堂之上的大臣你看我,我看你,都是從身旁人的眼神中讀到那種極度的震驚。也是在這一瞬間,幾乎所有人便都明白了這個久未露麵的皇帝為什麼上了早朝,又是為什麼要提這個千裏良駒,看來這個千裏良駒就是這個殺虜軍的千總陳駿德了。
“方閣老此言當真”?
方從哲看著這個準內閣大學士韓爌點了點頭,雖然他本人也是多少覺得這個事有些過於荒誕,但此刻也不得不開口道:“沒錯,這個是殺虜軍千總陳駿德親筆奏章,這上麵就是這麼寫的”!
“這個陳駿德到底是何方人士,竟得如此神勇!皇上,依微臣看來,這個陳駿德與那當初的遼東總兵李如鬆可是能媲美一二”!
又一個準大學士劉一燝站了出來,話鋒一轉張口就是稱讚。遼東軍事一敗再敗,這些個大臣心中早就憋了一股子氣。當得知大勝的消息後,即便是位高權重劉一燝也是露出了如市井百姓一般的喜悅之情。
隻是這一句話便說到了萬曆皇帝的心縫裏去了,自從平頂山那場仗的奏章被萬曆皇帝看到,他便注意到了這個少年,腦海裏竟斷斷續續的出現了李如鬆的影子。但是萬曆皇帝並沒有召陳駿德入京,反而是破格提拔,讓殺虜軍在遼東,他要看看這個陳駿德還能給自己什麼驚喜。
得到滿意答卷的萬曆皇帝這才破天荒的來到了太和殿,聽得劉一燝的話後臉上微露笑容的開口道:“這個陳駿德屬遼東人士,一十六歲,端得是少年英雄!遼東之戰,損兵隕將,朝廷的所費糧餉無數,除了使大明多增幾戶遺孀之外,便無一場勝仗!今番陳駿德創遼東戰局未有之勢,一扭遼東戰局之頹勢,殺敵之數就更是前所未有!與敵人之中收複失地,堪稱孤膽英雄,實乃亙古一人!朕要賞他,重重的賞這個千裏良駒陳駿德”!
就在萬曆皇帝的話餘音未了之際,突然一個人站了出來,語氣冰冷的說道:“皇上,加官進爵這事不急於一時。隻不過微臣覺得這等大勝太過匪夷所思,其中恐有貓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