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閣老大事不好了”!
就在這個大學士方從哲胡思亂想的時候兵科趙興邦一臉驚慌失措的闖了進來。
方從哲不滿的站了起來嗬斥道:“值房之內大呼小叫成何體統,趙大人太過放肆了”!
“哎呀方閣老事急從權,下官也顧不上了,遼東大敗,這是軍報”。
趙興邦將手中的奏章交由方從哲,氣喘籲籲的立於下首,可見這一路上這個老頭跑的甚是急躁。
方從哲聞言一驚,急忙搶過趙興邦手中的奏章,當看到上麵的字之後雙目圓瞪,抬起頭看著趙興邦同樣驚愕的眼神竟說不出話來。
朝廷精銳之師俱是折在遼東,恐怕以後遼東難有平靜之日了。
“這……這怎麼可能?僅僅四日赴遼之師竟然全軍覆沒”?
憋了半天的方從哲終於說出了話來,一聲大喊將值事房裏的一幹翰林嚇了一大跳。都是暗自奇怪,一直以來都是穩如泰山的方閣老怎回如此失態?不就是敗了一場仗嘛,又沒打到京師來,至於如此恐慌嘛。
“朝廷抽調各鎮精兵入遼作戰,那杜,劉二人皆是名震四海,身經百戰之將,又如何會命喪遼東?此事茲事體大,先不要外傳,待本官稟明聖上後再做定奪”!
趙興邦聞言急忙拉住欲求見皇上的方從哲,一臉尷尬的看著大明首輔。
“方閣老,這事諸位同僚都已經知道了,這會正在寫奏章彈劾楊鎬呢”。
這個大嘴巴,看著張興邦支支吾吾熊樣的方從哲恨的牙根直癢癢。可方從哲轉念一想也就明白了,那楊鎬是他們浙黨的骨幹,你當然得先通氣好,免得到時候被他黨打個措手不及。哼,打得一個好算盤啊。
“合著你趙大人是最後才來告訴本官的唄”?
麵對內閣大學士方從哲的挖苦,趙興邦也隻能是連連苦笑,反正自己陣營裏的同僚不能有失。
“方閣老勿怪,此時咱們應該合計一下遼東以後的問題,這京師屏障不穩,天下百姓心中便不安啊”!
“是啊,本官這就將軍報呈於聖上,待明日早朝再與諸位同僚共同商議而定吧。多事之秋,樹欲靜而風不止啊”!
看著大學士方從哲走出去那落寞的背影,趙興邦也很無奈,本想讓楊鎬給浙黨露個臉,沒想到卻是現了大眼。唉,看來明天早朝可有得忙了,但說什麼也要保住楊鎬!
次日早朝,萬曆皇帝依舊沒有露麵。站在官員之首的方從哲對於這個怠政的皇上已經不報任何希望了,轉過頭來對文武官員說道:“遼東慘敗之事相信各位同僚都已經清楚了,皇上已有口諭,遼東不容有失,諸位同僚議議吧”。
“遼東之敗當是楊鎬指揮不當之故,當追其責,另派賢能經略遼東,兵部侍郎熊廷弼當不二人選”。
方從哲不用看就知道這是這段時間被打壓得挺慘的東林黨,此等天賜良機他們豈會錯過?此人是東林黨禦史楊鶴,常以奏章尖銳著稱。
“勝敗乃兵家之常事,遼東新敗,本就人心惶惶,又更換大將卻是著實不妥。依本官來看不如讓其戴罪立功,重整遼東之頹勢,保得京師屏障安穩才是最為妥當”。
每次早朝皆是如此爭來爭去,方從哲已經練就了聽聲辨人的本領,此人可是浙黨的大佬吏部尚書鄭繼之。反正這些人怎麼吵都沒關係,最後都要交由皇上定奪。今天就看誰的奏章得皇上的意,哪派獲勝皆待聖裁。
朝堂裏這就開始了你爭我奪,亂亂哄哄的就差動起手來。
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小太監快步跑到方從哲身邊,將批過紅的奏章交給了他。
滿朝文武都是瞪著眼睛看著方從哲手裏的奏章,他們知道最後的結果可是寫在那個折子上的。
方從哲一眼就看到折子上寫著蒼勁有力大字:準奏!“啪”的一聲合上奏章,對著眾人大喊道:“皇上準了楊鶴的奏章,即可逮捕楊鎬入京議罪,派熊廷弼為遼東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