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債券印製總的麵額為二百萬枚銀幣,成都府以及附近州府共一百萬枚銀幣麵額的債券,竟然在三天內售賣一空。而運住長安、鹹陽、許昌、荊州這幾處的債券由趙雲將軍派軍隊押運,此時還在路上。
一個月後,二百萬麵值的債劵全部售完,所得錢款也全部交到了國庫中,經過這件事,我知道了皇家在百姓中的威望真是很高,而那些大臣們對我也更加敬重。
秋收之後,蜀國境內普降大雨,徹底結束了旱情,百姓開始忙著播種冬小麥。而雍、涼二州的棉花卻沒受到旱災的影響,獲得了豐收。有了馬均幫著建起的棉布作坊,這些棉花大半被紡織成了棉布。
這時的棉布因為工藝的問題,紡織的還是比較厚的,可無論是柔軟性還是舒適性都要比麻布強上不少,並且棉布的定價也和麻布差的不多,這下棉布一下子火了起來,百姓們紛紛選擇購買棉布做衣物。
棉布送進了宮中後,我讓安公公找來人,跟我學會了最簡單的臘染,又學會了裁剪製做成棉衣。當棉衣出現後,安公公一試穿,立刻明白了它的市場會如何,於是下令成立專門的棉衣作坊。而用蠟染布做成的單衣也出現在作坊中。棉布除了蠟染的藍白色外,安公公還用了染錦的方法把棉布染成了各種顏色。
各色的棉衣、單衣一出現在“廣隆昌”的店麵裏後,立刻被百姓們認可了,不高的售價,敘適、暖和的穿著,這些都是吸引百姓的地方。“廣隆昌”繼銀鏡之後又有了一個熱賣的產品。隻是棉衣的製做太過簡單,不久之後,幾乎所有的成衣店也都開始售賣棉衣和棉布單衣。
我決定拿出一筆錢來,為蜀軍全軍配發棉衣。七十萬件棉衣的任務一下壓在了安公公頭上,害得安公公把宮裏的所有閑人都調動了起來。於是皇宮內簡直成了一個最大的棉衣作坊,隨處可見有侍者或宮女在縫製棉衣。即便是這樣也無法完成這個巨大的數量,無奈之下安公公隻好分出去三十萬件棉衣交給另外的二家大商家來製做。
這時的成都府還出現了一個新的現象,就是大多數商家認可百姓可以用債券直接按麵額來購買貨物。而且用債券購買貨物還能有部分優惠。這個消息傳到我這裏時,我的第一反映就是:這樣一來,這個債券不是成為紙質貨幣了嗎?那麼我能不能在蜀國正式發行紙幣呢?
但隨後冷靜下來的我,否定了這個有點瘋狂的想法。這種債券交易隻是民間自發形成的一種商業活動,商家看中的是債券日後兌換時的利錢,而百姓卻因為可以把債券當成活錢,而使生活上更加便利一些才會用債券來購買商品。而要在蜀國正式發行紙幣,那就遠不止二百萬杖銀幣的數量了。
這麼龐大數量的紙幣發行,沒有一個嚴格的管理機製,沒有高超的防偽技術,那後果將會是災難性的,這個頭不能開,況且二百萬枚銀幣對一個國家來說不算什麼,就是由皇家用信譽擔保也不會有問題。一但紙幣被濫發,那是會讓一個國家的經濟徹底崩潰的。前世這種例子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