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校尉見蜀軍從四麵圍了上來,長歎一聲:“天亡我大魏也!”扔下了手上的鋼刀。其餘軍士見校尉已經扔下了鋼刀。也紛紛的扔下了手中的兵器。從中軍帳中走出的蜀將正是裨將軍杜義,杜義見魏軍已降,便命軍士把投降的魏軍先押到一邊。
又命軍士拿來撓鉤開始從深坑中往外撈人,撈上來一個捆綁一個,直到連同魏將在內的所有魏軍全部撈出,這才命軍士重新把大坑填上。至此這次前來偷襲蜀軍營寨的魏將連同五千軍士,全部被擒無人漏網。
原來,就在晚間袁琳站在中軍帳前時,一陣狂風卷落了中軍“袁”字帥旗時,袁琳想起丞相曾經說過,宿營時有風吹落帥旗,或吹折旗杆,必主敵軍會偷營劫寨。於是袁琳急忙找來杜義、杜祺商議此事。二人皆說此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於是袁琳便命軍士於中軍帳前挖下深坑,上蓋以蘆席及浮土。又讓杜義在中軍帳中坐鎮指揮。而武略中郎將杜祺領軍五千,埋伏於營寨之外,見營中火起後,殺至營中策應杜義。自己親率一萬軍士悄悄潛至陳留城外,如魏軍果真出城後,便相機奪城。
杜義這裏剛處置好魏國降軍,已見陳留城方向有了火光。杜義忙命杜祺帶原來的五千軍士,殺奔陳留城去接應袁琳將軍,自己留守大營。杜祺接令而去後,杜義又連續派出探馬前去打探消息。
杜祺領著五千人馬,衝至陳留城下時,陳留城上已換上了“蜀”字大旗。城門上的校尉一見是杜祺領著蜀軍來到城下,忙下城來打開了城門。杜祺見到校尉便問道:“袁將軍是如何得手的?他現在何處?”
那校尉答道:“回將軍,袁將軍見城中魏軍出城,過了一陣後便假冒回城的魏軍,詐開了城門後,殺了守城的魏國軍官,其餘魏軍皆降了。現在袁將軍應該已經到了城守府內了。”杜祺聽校尉這麼一說,就不再多問,直接領軍進城。
第二天,三萬蜀軍盡數入城,袁琳在忙著清點府庫,收編魏兵的同時,也給孔明用快馬送去了戰報。孔明在許昌城中得到了袁琳的戰報後,細看之下喜道:“袁將軍計奪陳留城,實乃大功一件,我官渡無憂也。”同時命隨軍參軍記下左將軍袁琳奪下陳留城之功。
陳留已克,剩下的就隻有譙郡了。話說老將軍吳懿得了軍令後,點齊五萬人馬,命吳班領軍五千為先鋒,命高翔領軍五千為後隊,自己領著四萬人馬,押著四十門威武大將軍炮做中軍,一行浩浩蕩蕩直奔譙郡而去。
因軍中有四十門威武大將軍炮,所以行軍速度並不快。而老將吳懿也並不急於趕路,所以一百二十裏,大軍走了二天才到譙郡城下。後軍也到了城下時,日已過午,吳懿並不急於攻城,而是在離城十裏處紮下營寨,又命眾軍士嚴防魏軍偷營劫寨後,才考慮起明日攻城之事。
第二天一早,五萬蜀軍飽餐戰飯後,前進至離譙郡城下五裏之處列開陣式。有丞相攻城先例在前,吳懿同樣在離城四裏之外排開四十門威武大將軍炮。而軍士抬著雲梯等攻城之物前行至城上弓箭射程之外。